如何赏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二 )


开篇作者就是用大笔勾勒历史环境 。写自己此时所处的时代是向前看不到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向后也等不到未来的明君 。因为这座幽州台就是当初燕昭王为了招揽天下的贤才所建的 。陈子昂登临此地并发出这样的感慨 。读者可想而知他郁郁不得志的愁绪是多么深重啊!在这样的环境中 。作者深感自己生不逢时 。壮志难酬 。因此内心充满了愁苦与哀伤 。接着作者写自己登上幽州台上极目远眺 。只能望见浩瀚宇宙与茫茫人世 。这些事物都是长久地存在着的 。而自己却终有一死 。顿时悲怆之情从心中涌出 。他也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热泪 。作者面对“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的环境 。心中满是落寞孤寂的愁苦 。所以作者就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了 。

如何赏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文章插图
虽然陈子昂的人生跌宕起伏 。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 。但是他却从没有放弃过努力拼搏与顽强奋斗 。就算是受到奸臣的迫害与诬陷 。他也始终不曾停止过奋斗 。始终坚持自己正直的人格不受侵犯 。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这样看来 。陈子昂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首悲壮的生命之歌 。而且这首生命之歌在后世人心中一直存在着 。始终不曾被抹去!
其他观点:
气韵苍茫承汉魏 。格调悲凉启苏辛 。
众所周知 。中国诗以《诗经》为源 。然而诗经里的诗毕竟以民歌居多 。要么伤春悲愁 。要么歌功颂德 。要么就是日常的柴米油盐 。大多气韵不足 。有广度 。也有深度 。但没有高度 。
春秋战国也是如此 。以屈原和宋玉为例 。不论是《离骚》还是《九辩》虽然有悲伤 。但无悲壮 。诗人的悲伤更像是被风吹落的树叶 。无奈 。低沉 。失落 。迷惑 。总体来说 。少了剑气 。少了锋芒 。少了雄浑 。
当诗歌步入秦末的时候发生了转变 。不论是西楚霸王的《垓下歌》 。或是汉高祖的《大风歌》都可以看到不平之气 。纵横一世 。披靡天下之意 。
当汉朝一统天下的时候 。著名的文艺青年汉高祖受限于帝王之尊 。只能玩一些柏梁体(可以理解为宫廷诗词) 。于是乐府大行其道 。对于后人来说 。乐府最大的特点就是质朴平实 。许多歌词有气韵加持 。然而汉朝最为出名的应当是赋 。尤其是司马相如 。因此整个汉朝的赋都文采分明 。若论气势稍逊一筹 。是比不了乐府 。
这种华美一直延续到曹操时 。划了一个句号 。诗中的气韵又宏大了起来 。而且经历了数个王朝的更替 。所有文人都会产生一种苍茫与轮回之感 。不论是到哪一个地方 。都会想起这一处曾有铁马金戈 。曾有沉沙折戟 。当年繁华巷陌 。当年无限江山 。如今不过是一堆荒丘 。断壁残垣 。
这首诗的本意并不难理解 。就是诗人登上幽州台 。想起当年的燕昭王求贤若渴 。而如今自己却屡遭不幸 。无人赏识 。所谓的古人即指燕国明君贤臣 。所谓的来者就是像自己一样孤独的人 。
一个人面对苍茫大地 。想及经年浮沉 。于是倍感孤独寥落 。是以感慨万千 。脱口成诗 。
但是如果把这一首诗从诗人的背景中剥离开来 。就会发现此诗横越了空间 。纵穿了时间 。
从长安到幽州 。南北两千里 。
从战国到唐朝 。上下九百年 。
然而 。只有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 。
燕子春风 。帝王相将 。名士风流 。一幕幕地在自己眼前划过 。这首诗瞬间便有了高度 。历史 。现实 。时空 。际遇 。变幻 。沧海桑田 。白云苍狗 。
之前的诗不是这样子的 。
魏晋南北朝的诗大多雕琢 。充满斧凿之痕 。哪怕是自然流畅系列 。也不过是陶渊明一人而已 。
曹操之后 。此诗之前 。
从来没有这种苍茫的孤独!
浑若天成 。读之怆然!
如何赏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