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内卷化,生活中或者历史上有什么通俗易懂的内卷化的例子?


很多关于“内卷化”的用法 。都是错的 。
这里先做一个正本清源 。然后再剖析“内卷化”的各种错误用法 。
一种艺术形式
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 。最早提出了“内卷”这个概念 。当时 。主要是指一种艺术形式 。
比如下面这些毛利人的艺术装饰品 。就是一种内卷化的艺术 。

究竟什么是内卷化,生活中或者历史上有什么通俗易懂的内卷化的例子?

文章插图
看起来非常精细、感觉上非常复杂 。而关键是成本非常高昂 。因为需要纯手工绘制 。但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这类艺术品都是一种或几种模式的不断重复 。
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关键是高于生活 。那么 。应该怎么高呢?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 。
再看下面这件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野牛图 。这是两万五千年前、甚至三万年前的作品 。
究竟什么是内卷化,生活中或者历史上有什么通俗易懂的内卷化的例子?

文章插图
线条流畅、色彩丰富 。关键是洞窟中那些动物鲜活生动 。这种艺术给人带来一种审美上的震撼 。毕加索说:阿尔塔米拉之后 。一切尽颓 。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 。
对比上述两种艺术样式 。我们可以对内卷做一个解释 。即:在原有路径、模式以及框架下 。向内演化、向内发展、向内创造 。于是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成本 。但本质仍是单调重复和形式复杂 。没有内容创新、没想象突破 。
除了毛利人的装饰品 。还有很多内卷的艺术形式 。比如哥特式建筑 。乍一看很震撼 。而仔细看却只是规则了的分形艺术 。还有微雕 。内容不变 。只是换了个高难度的载体形式以增加制作的复杂 。
究竟什么是内卷化,生活中或者历史上有什么通俗易懂的内卷化的例子?

文章插图
简单说 。内卷就是向内演化 。极端的情况则是低水平的复杂 。
一种生产方式
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一个本书 。叫《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 。书中对印尼农业的描述 。也使用了内卷这个概念 。
印尼爪哇岛上的肥沃土地 。特别适合种植水稻 。但因为人口众多 。又没有外来资本和技术的交流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困守在有限的土地上 。就是这么多人、就是这么多地、就是这种生产方式 。于是 。土地使用变得越来越复杂 。租佃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合作性的劳动力安排越来越复杂 。这就是一种花样翻新的精耕新作 。
究竟什么是内卷化,生活中或者历史上有什么通俗易懂的内卷化的例子?

文章插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生产方式?
一是生产内容、技术手段和生产关系原地踏步 。生产内容就是种植水稻 。技术手段就是传统作业 。生产关系就是小农经济 。在缺少外界刺激和内部创新的情况下 。这里不可能诞生现代农业 。所以 。任凭你再怎么努力 。也只能在原有路径、模式以及框架下玩 。
二是已经产生剩余劳动力 。但剩余劳动力根本就安排不出去 。土地很肥沃、气候很宜人 。而且传统的耕种手段已经到了极致 。于是 。种植水稻只需要1000个农民就能完成 。而生产出的粮食也足以养活岛上的人 。但岛上却有2000人 。多出来的那1000人应该干什么?没有外来资本、没与新的产业 。所以多出来的1000人也要跟着种地 。然后呢?然后大家只能在原有水平下越玩越复杂 。
这会不会出现马尔萨斯陷阱?即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 。然后多出来的人口只能以某种方式被消耗掉 。事实上 。爪哇岛并没有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人口增加了 。但生活水平并没有下降 。更没有出现某种形式的人口消耗 。
被误用的内卷化
1985年 。黄宗智的一本书 。叫《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这本书指出中国的小农经济面临劳动力过多、土地有限的局面 。形成一种“过密化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 。单个劳动力的产出 。出现了边际生产效率递减的情况 。也就是大家越劳动却越贫穷 。投入土地上的人越来越多 。但每个人却越来越穷 。这就是内耗 。于是 。黄宗智 。把这种现象当成了内卷 。
如果内耗更严重一点儿 。那就会出现以某种形式消耗人口的情况 。所以 。这种现象不是内卷 。而是马尔萨斯陷阱 。
于是 。内卷便跟马尔萨斯陷阱混为一谈了 。
中国人口在清朝过度膨胀 。出现了大量过剩人口 。但当时中国的生产内容、技术手段和生产关系 。却没有突破式的发展 。大清帝国就是一个超大号的爪哇岛 。按照黄宗智的理解 。接下来将会出现什么?当然是马尔萨斯陷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