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如何深入到这句诗的意境?


“不是闲人闲不得 。能闲必非等闲人 。”这句诗出自元代高房山的《怡然观海》 。全诗:
日日依山看荃湾 。帽山青青无改颜 。
我问海山何时老 。清风问我几时闲 。
不是闲人闲不得 。能闲必非等闲人 。
“不是闲人闲不得 。能闲必非等闲人 。”意思是说不是闲着的人 。平时肯定很忙 。不能闲下来;如果是真的闲人 。也并非真正闲着的人 。他们不是等闲之辈 。
从全诗来看 。首句说的是作者天天驻足在山前望着大海 。山头上草木青青没有什么变化 。其中“日日”和“无改颜”都是突出一个“闲”字 。无改颜就是没有变化 。一种静态 。在青青的衬托下 。就显出一种自然优雅之态 。也就是闲 。
第二句用了两个“问” 。大海和青山什么时候变老呢?实际是说大海和青山永远不会变老 。这是一种静态化 。也是一种闲的姿态 。清风说明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 。说你闲没闲着 。也突出作者此刻的悠闲之态 。
最后一句是对闲的总结 。使全诗闲的意境达到一种高潮 。也是为闲最后定调 。
作者的闲 。是心灵的休息 。磨刀不误砍材工 。滴水穿石也从容 。海山不老 。我心独闲 。
而清?虚云作的诗《无题》:“修心修道无此语 。谈玄谈妙总是闲 。从此何劳山下问 。烹茶挑水听潺潺 。”又是另一种闲 。是禅的最高境界 。是自悟自醒 。不偏激 。不执着 。烹茶、挑水照样日日好心情 。
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内心恬静闲情 。隐士风范 。逍遥自在 。内心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达到统一 。内外协调 。追随自心 。追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恬静生活 。
闲 。对中国古代文人而言 。不是无所事事 。荒废光阴 。而是养精蓄锐 。储备能量 。山不忙 。却能生出千树万花;水看似清闲 。回眸时已奔流万里 。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如何深入到这句诗的意境?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不是闲人闲不得 。能闲必非等闲人 。这句话是出自元代诗人——高房山 。为了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先说说整诗的理解及意境 。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如何深入到这句诗的意境?

文章插图
怡然观沧海日日依山看荃湾 。帽山青青无改颜 。我问海山何时老 。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 。能闲必非等闲人 。
这首诗大致意思是:
我每天依山看荃湾 。帽山一直郁郁葱葱颜色没改变过 。我问大海什么时候会老去 。清风却问我什么时候能悠闲 。
如果不是思想上有脱俗的能力 。是不可能悠闲的 。能得到悠闲的人一定不是等闲之辈的人 。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如何深入到这句诗的意境?

文章插图
短短几句话 。用了五个闲字 。我们来分析分析是否有不同含义 。第一个闲 。几时闲 。这里的闲指悠闲 。悠然自得的状态 。第二个闲 。不是闲人 。指思想的高超、超凡脱俗的人第三个闲 。闲不得 。与第一个闲一样意思 。悠闲 。第四个闲 。能闲 。还是与第一个闲一样意思 。悠闲 。
第五个闲 。等闲人 。指平庸的人、俗人 。
发现没 。这么多闲 。其实就三种意思 。一种是指悠然自得的状态 。这是我们人人向往的“采菊东南下”生活 。另一种是思想的高超、超凡脱俗的人 。比如陶渊明这类高人 。能放下官场名利 。还有一种就是平庸的人 。社会上的大部分人 。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如何深入到这句诗的意境?

文章插图
我们再来说说“不是闲人闲不得 。能闲必非等闲人”这句话 。
诗人应该想表达 。自己是非常向往哪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的 。但自己不是思想超凡的高人、无法脱离世俗 。也就没办法过上哪种悠然自得地生活 。
我们为生活到处奔波 。是根本闲不下来的 。即使你做个思想脱俗的 人 。隐居山林 。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不但有世俗的眼光 。还有世间的诱惑、自己的欲望 。
以上为个人观点 。欢迎点评 。点赞关注@鬼小姐怪说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哦
其他观点:
“不是闲人闲不得 。能闲并非等闲人”出自哪里?何义?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如何深入到这句诗的意境?

文章插图
“不是闲人闲不得 。能闲并非等闲人” 。这两句话将它用标点符号隔开 。就显得格外好理解些 。即“不是闲人 。闲不得;能闲 。并非等闲人 。”
比如说“不是闲人” 。他(她)肯定“闲不得” 。一会儿功夫都是好的 。怎舍得歇息 。再说“等闲”者 。是不一般的人 。且具备了特殊的能力 。也不需要自己去干 。就可以获取到生活的保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