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李清照的《乌江》?( 二 )


文章插图
解读一首诗 。真正的隐含的意思往往在诗外 。这首《乌江》 。也是李清照生命中的一条江 。把她的生活从此分作两半 。前半生的有人呵护相伴 。变成了后半生的一个人漂泊 。隔了滔滔江水 。往事在彼案;余生在此岸 。无舟可渡……

怎样解读李清照的《乌江》?

文章插图
留言: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答 。十分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 。欢迎指正!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 。如侵权联系删除)
其他观点:
(死有死的骨气和尊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诗的前两句实际上是论人的生死 。按现在人的理解是 。人总避免不了死亡 。死并不是可怕的事情 。而是人自然的老化 。生老病死最为普通正常 。是规律也是必然 。没有必要恐惧死亡 。而应坦然面对 。
每个人的生活不同 。对生死的看法也就不同 。有人怕死有人不怕死 。但英雄有英雄的死法 。百姓有百姓的死法 。百姓之死相对简单 。要么病死或意外而死 。要么自然老化而去 。而英雄之死就有点复杂 。既有百姓的二种死法 。又有特殊的死法 。
战争失败敌不过人被杀 。被敌活捉拒降被杀 。求生投敌后被正义所杀 。拒不投敌又怕被捉受戏弄而自杀 。回到诗中的项羽 。在前有乌江挡路 。后为强兵追杀 。身边又无将兵保护的情况下 。
项羽根本没有时间深思退路保命 。最先想到的是 。我一代楚霸王 。世之英雄豪杰 。虽一时不被战死 。也不能被仇敌乱枪乱剑杀死砍死 。那死得太无面子 。更不可能投降而生 。虽可保全性命 。但那样不但面子全无 。而且生不如死 。
即使侥幸逃回江东 。丢了面子是小 。能不能东山再起谁也说不清 。当前的紧急情况是 。不能确定就一定可以逃得出去 。如逃脱后再被追上而杀 。岂不自找苦吃 。自取其辱 。时间容不得他多想 。生是英雄霸主 。死也是鬼里面的英雄
选择自杀是项王最体面的死法 。既可保住霸主的豪气 。又可做鬼界的项王 。更可对江东父老和后世子孙有个交代 。因为他是霸主项王 。可以选择一代豪杰的死法 。自杀是他最好的结果 。甚至比他逃命江东 。成不成功都要好 。
诗人赞同项羽的选择 。前二句是对英雄的敬意与佩服 。后二句是对英雄的想念与惋惜 。同时又对英雄不肯回江东大加赞赏 。英雄的死法就是宁死不屈 。宁可自杀也不被杀 。死也死得有骨气和尊严 。
怎样解读李清照的《乌江》?

文章插图
怎样解读李清照的《乌江》?

文章插图
怎样解读李清照的《乌江》?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乌江》
这是李清照晚期的作品 。这时的李清照有一种豪健和飘举的精神 。这首绝句就是最好的证明 。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仅仅20字 。就生动艺术地再现了项羽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可悲可泣、可敬可颂的人物性格 。
项羽作为义军的首领 。继推翻秦朝之后 。在与刘邦的争霸中 。由胜到衰 。最后在前有乌江 。后有追兵之下 。无颜去见江东父老 。拔剑自吻 。
这首绝句很有艺术感染力:
艺术形象真实而又典型 。容易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并与之产生共鸣 。
在为项羽的壮举感到叹息之时 。也从中受到警示 。即切忌不可骄傲自大 。以避免再现项羽的悲剧 。
艺术风格独特而又鲜明 。作品虽然取材于真实的历史老题材 。但表现形式与手法有创新 。作品侧重刻划人物的刚烈性格 。宁愿战死在沙场 。也不愿过江苟活于世 。鲜明的个性 。尽在词句中 。
今日读来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 。内心震憾 。
高宗迁都临安后就想苟且偏安一隅 。早已没有收复国土的大志了 。李清照的这首诗 。真可以使那些苟且偷安的人惭愧 。
怎样解读李清照的《乌江》?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