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赤壁赋》怎样做赏析?


《前后赤壁赋》是苏轼非常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均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其被贬黄州之后 。仕途上跌入谷底的苏轼却迎来了创作上的巅峰 。人生就是这样 。有失必有得 。
这两首赋雪梨看第一遍的时候就特别喜欢 。里面所描绘的场景、用词、意境 。渲染得充盈且富感染力 。多一分则繁冗 。少一分则逊色 。
《前赤壁赋》:一场由哀怨的萧声引发的辩论
1082年秋 。傍晚 。苏轼与友人本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喝酒吟诗 。直至明月升起 。某位船客突然吹起了洞箫 。如泣如诉 。苏轼问原因 。船客于是借一代枭雄曹操当年攻破荆州 。夺得江陵后 。志得意满地在船头对江饮酒 。横槊赋诗的往事 。发出了“如今他在哪里呢?”的这种对人生短暂 。死后一切皆成空的感叹 。他希望与神仙相交 。与明月同在 。但又不可能实现 。满透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
苏轼于是用自己独特的见解 。以“江水”“明月”为喻 。宽慰了这位船客 。让其只管尽情享受这造物者恩赐的大宝藏 。包括江上的清风及山间的明月 。
于是船客转忧为乐 。与苏轼他们一起吃喝赏月 。然后酣然睡去直至东方既白 。

《前后赤壁赋》怎样做赏析?

文章插图
这首赋又一次展现了苏轼乐天派的性格 。他虽然也心怀被贬的痛苦 。也明白生命有限 。人生短暂 。但他就是有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释然与洒脱 。
《后赤壁赋》:冬季再泛舟赤壁 。遇白鹤变道士托梦 。
与《前赤壁赋》相比 。《后赤壁赋》没有围绕一个具体话题去开展 。而是更偏叙事体 。就等于把当天发生的事叙述了一遍(就是我们说的“流水账”):苏轼与两位客人在从雪堂出发 。回临皋亭的路上 。互相吟歌对答 。不亦乐乎 。一位友人说自己捕了大鱼 。吃货东坡就急忙回家找妻子拿酒 。然后打算再去泛舟赤壁 。吃肉喝酒 。吟诗赏月 。
《前后赤壁赋》怎样做赏析?

文章插图
回到舟上在水上漂 。直到半夜 。寂静中突然一只白鹤嘎嘎叫着擦过他们的舟向西飞去 。有意思的事情来了:苏轼后半夜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一个白袍道士 。走过临皋亭的下面 。向他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苏轼顿觉他就是泛舟遇到的那只白鹤 。猛然惊醒了 。开门一看 。却看不到道士了 。
能把记流水账的一天写成千古佳作 。怕也就只有他苏东坡了!
《前后赤壁赋》描写的都是夜里泛舟赤壁的经历 。只是季节和所见之景不同 。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到苏轼那种“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顾而乐之 。行歌相答”的快乐 。
他通宵达旦地泛舟 。喝酒 。赏月 。赋诗 。寒冷的冬夜非要登上江边的悬崖长啸 。可见他放荡不羁的野性 。
其实早在写《后赤壁赋》之前 。苏轼就一直钟情于鹤 。他曾于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写过一篇《放鹤亭记》 。当时他被调任徐州知州 。距离著名的“乌台诗案”还有一年时间 。文中记述了他在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及讨论 。从中已经可以明显看出他当时已经有了消极的避世态度 。文章中赞扬了鹤“清远闲放 。超然于尘埃之外” 。并进一步指出“好鹤”与“纵酒”这两种嗜好 。君主可以因之败乱亡国 。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全真 。其通篇都对隐士那种不囿于世俗的自由生活充满了向往 。
《前后赤壁赋》怎样做赏析?

文章插图
937年前 。苏轼一行人感叹曹操“一世之雄 。而今安在?”
937年后 。我们吟诵着生动的《赤壁赋》 。也不禁感叹“一世苏仙 。而今安在?”
其他观点:
仅就《赤壁赋》的音乐描写谈一点意见 。
音乐描写是诗文的难题 。怎么把音乐声写的活灵活现 。惟妙惟俏 。白居易的《琵琶行》提供了先例 。白老先生描写琵琶时用“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这是用拟声 。“大珠小珠落玉盘” 。“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几句是比喻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是侧面描写 。也叫烘托 。
《前后赤壁赋》怎样做赏析?

文章插图
《前后赤壁赋》怎样做赏析?

文章插图
但认真分析起来 。苏轼比白居易还是技高一筹的 。白居易描写琵琶声 。用了拟声 。比喻烘托的手法 。把琵琶女弹琵琶的技巧完全表达出来了 。但这只是实写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而苏轼的赋就感情饱满丰富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