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怎么理解?


古话说“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四十不惑怎么理解?
一:先简介岀处 。以便正确理解题意 。
这句话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二:解读“三十而立\"与“五十知天命\" 。以便正确理解“四十不惑\" 。
1:三十而立:其中的“立“指的是可以将自己的志守住 。古代人一般从15开始读五经 。三年一经 。到三十年刚好学完五经 。这就是孔子所认为的‘立“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概括地讲人到了这个年龄就要立身、立业、立家 。
2:五十知天命 。“天命\"意指\"上天的旨意 。其内涵是人到五十岁其阅历、学识、对事物的认知程度等都到了最高境界 。已知晓了自己的命运 。也就是说人到了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 。已经无力回天了 。
三:解读“四十不惑“要正确理解这句话 。关键是要理解“不惑\"的意思 。“不惑\"的原义:遇事能明辨不疑 。其涵义是:人到了四十岁对人生有了一定的认知程度 。能辨明世事 。对事物的认知不迷惑、不糊涂 。没有什么疑惑不解的了 。四十岁是人生的鼎盛时期 。精力、学识、工作能力、社会知识等方方面面都处在巅峰 。该有的都应该有了 。能享受的都享有了 。最后祝愿: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不惑之年 。快快乐乐地享受美丽人生 。
【古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怎么理解?】以上是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肤浅认识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古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岁月匆匆 。潮起潮落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如今到了四十不惑之年 。也许大家都活明白了 。可是好多事情也许已经晚了 。不过能明白就好 。一些关键的事情 。如果还不明白 。那就晚了 。自己的个性、习惯、经历、修养、婚姻、事业等等 。自然地给自己打造了一个所谓的个人牢笼 。甚至是囚笼 。当你明白时 。你可能已经习惯了这个牢笼 。明知里面的阴暗 。潮湿却久久不能离开 。因为你已习惯了这个牢笼 。习惯了自己多年的生活 。如果离开 。可能还有点舍不得 。不习惯 。
不过 。人到四十 。是真真的不惑了 。以前是不是自己的自己 。现在可以是自己的自己了 。虽然不完全是 。但是大多数是 。对所有的人事物都不再恐惧 。可以思考后理解 。让心地坦然地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和心外 。
其他观点:
惑与不惑是一个对事物认识的问题 。生活阅历越广 。学习的东西越多 。所明白的事理就会越来越多;相反 。一个人不善于学习思考 。思想上固步自封 。不承认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这样就很容易陷入困惑境地 。
这样看来 。生活中的困惑跟人的年龄增长并非有着必然的联系 。所谓“有志不在年高 。无志空长百岁”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说的“四十不惑”似乎是在强调 。人到中年 。如日中天 。应该就是到了明白事理的阶段 。而事实证明 。有很多四十岁的人干什么总是顺风顺水 。也有很多人总是迷迷茫茫 。找不到生活方向 。
拿今天所看到的一个例子来说 。一个著名高校培养出来的博士后 。20年前携妻出国 。一去二十年与家中父母断绝联系 。老父亲苦苦寻子二十年 。病危的母亲弥留之际声声呼唤“儿啊 。儿啊……” 。而联系上儿子以后 。他只说了七个字 。清官难断家务事 。我想说 。无论这个儿子心中有什么隐情 。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如此冷漠 。是不应该的 。这个儿子69年出生 。早过了不惑之年 。不知道他到底明白了什么事理 。
举这个例子 。与我提出的学习的观点似乎难能自圆其说 。其实不然 。著名高校 。博士后学位的确是学习得来的结果 。但他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 。已有悖于传统的道德伦理 。这样的学习至少是不善于学习 。
这些年西风渐进 。什么怪事都有 。传统的道德观念确实受到冲击 。四十岁不结婚 。终生不娶不嫁 。奉行独身主义 。或以追求物质享受为目的 。跨年龄 。跨国别的婚姻也是层出不穷 。这些人到底活得明白了没有 。恐怕难以说清 。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耳顺这是一个人生趋于完善的过程 。就像大自然的日出与日落 。有旭日的灿灿 。也有落日的温馨 。日升日落都是悄无声息 。但带给人们的都是美好与希望 。人生真正在不惑就是如此不事张扬 。平平淡淡 。平平淡淡才是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