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为什么借用黄帝和岐伯来进行阐述?( 二 )


经络与针灸 。在《黄帝内经》中 。居于主体地位 。继承和发展了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侯》和张家山汉简《脉书》 。乃至扁鹊等的经络学说和针刺治疗经验 。在针刺治疗上 。不仅突破了上述帛简医书和《五十二病方》等只采取灸法的水平 。同时也远比《史记·扁鹊传》记载的治疗经验更加具体和系统 。在《黄帝内经》中 。《灵枢》:经脉篇、经别、经筋 。更加完整和系统地论述了经络学;《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论等篇 。论述了针刺器材的制备;《素问》:气穴、气府、骨空、水热穴等各篇 。论述了腧穴分布;《灵枢》:九针十二原、邪客等各篇 。论述了持针法则;《素问》:八正神明、离合真邪等各篇 。论述了针刺的补泻方法;《灵枢》:诊要经终、禁例等各篇 。论述了针刺禁忌等 。以及各种疾病的针刺疗法 。
阴阳五行学说被引入医学 。最早是秦国医和 。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的“病至则恶人与火 。闻木音则惕然惊” 。也反映了五行学说的内容 。这段文字后来载入《灵枢·经脉篇》 。《素问·脉解篇》说:“所谓甚则厥 。恶人与火 。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 。阳气与阴气相薄 。水火相恶 。故惕然而惊也 。”说明阴阳五行学说 。已被引入医学理论中 。
《黄帝内经》撰成之初 。在战国时代可能为《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等20余种单行本 。西汉后期 。刘向、刘歆父子校书 。始由李柱国等校定为《黄帝内经》十八卷 。到东汉初班固撰《汉书》时 。这些医籍的传本仍被完整保存 。而载于《汉书·艺文志》 。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 。《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 。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 。而且“亦有所亡失” 。
1、《灵枢》 。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 。汉魏以后 。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 。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 。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 。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 。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 。今无书可证 。至南宋初期 。《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 。绍兴二十五年(1155) 。史崧将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 。扩展为二十四卷 。附加音释 。镂版刊行 。至此 。《灵枢》传本基本定型 。取代各种传本 。而一再印行 。流传至今 。
2、《素问》 。在汉魂、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 。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 。主要有:(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 。是最早的注本 。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 。实际只有八卷 。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 。至南宋以后失传 。(2)唐、王冰注本 。唐·宝应元年(762) 。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 。将已亡佚的第七卷 。以七篇“大论”补入 。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 。设校正医书局 。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 。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雕版刊行 。而定型 。
《黄帝内经》的著成 。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 。《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 。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 。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具有深远影响 。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 。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
《黄帝内经》的著成 。不仅在中国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 。即使在国外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日本、朝鲜等国都曾把《黄帝内经》列为医生必读课本 。而部分内容还先后被译成英、法、德等国文字 。在世界上流传 。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的针灸组织也把《黄帝内经》列为针灸师的必读参考书 。
“黄帝” 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目前学术界公认黄帝出生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 。葬于陕西桥山(黄陵县) 。国际领导人多次到两地访问!中国自古也有“拜祖到新郑 。祭祖到黄陵”的说法 。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五帝之首 。相传黄帝姓公孙 。出生于轩辕之丘 。故名号轩辕(天鼋)氏 。在姬水生长成人 。所以又以姬为姓 。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 。故又称有熊氏 。他以土德为王 。土是黄色 。所以叫黄帝 。黄帝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 。关于他的传说中最精彩的就要数黄帝与炎帝、蚩尤的战争了 。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 。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 。在黄帝时期 。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都先行发明 。并得到发展 。他的功劳为后世所称赞 。被誉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