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宋仁宗,仁宗时期是宋朝的巅峰吗?( 二 )


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在《宋论》中说:“(宋)仁宗之称盛治 。至于今而闻者羡之 。帝躬慈俭之德 。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 。皆所谓君子人也 。宜其治之盛也 。”
宋仁宗没有世人口中的“丰功伟绩” 。似乎“庸庸碌碌”度过一生 。甚至 。他治下的任一臣子都比他有名!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民间闲谈 。说到他 。都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比较注重休养生息 。一个老好人 。很有人情味 。好像 。还有点儿傻......事实上 。皇帝堆儿里 。庙号仁宗的都跟伟大扯不上关系 。世人崇拜雄主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这些开疆裂土的强人 。是世人心目中最好的皇帝 。提起这些人 。很多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仿佛那是自己的“带头大哥” 。为自己谋得了千般富贵、万世太平 。于是 。我们记得几乎所有的“太祖”“太宗” 。连发动玄武门之变 。同室操戈的李世民 。也被赞为千秋“大义” 。
但是 。谁也无法否定: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现在宋仁宗一朝;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在宋仁宗一朝;四大发明有三项或出现或开始应用于宋仁宗一朝......人文、科技、金融 。这三项现代人最重视的软实力 。竟然如此钟情宋仁宗 。那些光耀千秋的巨擘 。全然汇集于他在位的四十年 。使那个看起来缺乏大事件的朝代 。竟是那么的令人向往!
穿越两千年风烟 。想找出一个比仁宗朝更好的时代 。恐怕相当难 。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这与他胸怀仁义、宽厚待人、审慎克己的行事风格有关 。
1、雅量能容 。士大夫乐园
嘉佑六年(1057年) 。苏辙参加制举科殿试 。在试卷里愤然写道:“我听人说 。宫中美女数以千计 。只以饮酒作乐为生;皇上既不关心百姓疾苦 。也不跟大臣商量治国安邦大计 。”这基本上是道听途说的虚妄之言 。如此“恶毒攻击”他将要效力的皇帝 。简直“大逆不道” 。考官们自然共同撇嘴 。这时 。仁宗却发话了:“朕设立科举 。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 。苏辙只是一个小官 。敢于如此直言 。应该特予功名 。”最终 。苏辙与兄长苏轼同登制举科 。宋仁宗甚至还为兄弟俩的策论断言:“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欣喜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
血气方刚的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 。便在科举考试中“妄议”朝政 。且矛头直指皇帝 。即便是在“康乾盛世” 。也难逃其被灭九族的命运 。宋仁宗的宽容心胸 。由此可见一斑 。
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宽容 。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当时 。四川有个读书人 。献诗给成都太守 。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 。成都别是一乾坤” 。成都太守一看 。吓出一身冷汗 。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 。把他缚送京城 。请朝廷制裁之 。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 。对这个口出不逊、有“煽动造反”之嫌的读书人 。即使不按“谋大逆”严惩 。起码也得按“危害国家安全”治罪 。谁知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 。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 。写一首诗泄泄愤 。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 。说不定因为感激 。他会做得很好 。”于是 。这个读书人被授予了司户参军的职位 。
纵观数千年历史 。作为一位帝王 。宽容苏辙的事 。或许有人能做到 。但宽容四川秀才的事 。恐怕只有宋仁宗等少数明君才能做到了 。这说明宋仁宗很理性 。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使对“煽动造反”的 。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明辨是非 。分清是真要造反 。还是发牢骚 。然后做出符合事实的判断 。做出明智的决定 。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 。告诫子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 。不得连坐支属” 。奠定了大宋朝厚待知识分子、宽恕异己人士的基础 。仁宗一朝 。将这一理念推行到令人称羡的高度 。并且 。不仅是对知识分子 。饥荒年间 。总会发生一些盗米和伤主事件 。仁宗道:“饥劫米可哀 。盗伤主可疾 。虽然 。无知迫于食不足耳 。”饥民的死罪统统免除 。
2、唾溅帝面 。君臣大义谱春秋仁宗嘉佑年间 。富弼为相 。欧阳修任翰林学士 。包拯任御史中丞 。胡瑗在太学为侍讲 。集天下之望 。当时士大夫相传道:“富公真宰相 。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 。包老真中丞 。胡公真先生 。”便有四真之名 。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 。包拯屡屡犯颜直谏 。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 。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 。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 。有一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张佐尧的职务 。理由是他平庸了些 。张是仁宗宠妃的伯父 。仁宗有点为难 。回宫后 。仁宗和宠妃想了办法 。让张佐尧去当级别低一些的节度使 。但是包拯却是不依不饶 。言辞更加激烈 。仁宗生气地说:“岂欲论张佐尧乎?节度使是粗官 。何用争?”包拯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 。太祖太宗皆曾为之 。恐非粗官 。”张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 。仁宗回到宫中责备宠妃说:“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 。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口含天宪的皇上被大臣逼得如此狼狈 。千古无有!反过来说 。倘使没有宋仁宗的泱泱大度 。又何来包拯的千古盛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