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是如何成为古代“四大美女”的呢?( 四 )


貂蝉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是如何成为古代“四大美女”的呢?

文章插图
董卓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四大美女人选在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 。在西夏国黑水古城遗址中出土的“四美人图”中包括有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 。明朝嘉靖时期诗人张元凯为四大美女写过一组组诗 。分别是王昭君、赵飞燕、卓文君、绿珠 。《红楼梦》中林黛玉曾为五大美女分别写过一首诗 。包括有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红拂女(作者注:这一段援引其他文章 。非本人亲自考证) 。
虽然“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元朝 。但貂蝉作为四大美女之一最早却是出现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由华广生所编订的曲词辑录《白雪遗音》中 。这个版本的四大美女的组合也是我们现今所公认的组合 。也就是西施 。王昭君 。杨玉环 。貂蝉的组合 。也就是说貂蝉作为四大美女是出现在清朝中后期 。距离《三国演义》诞生已经过去四五百年的时候 。通过《三国演义》对后世的影响力来看 。应该正是《三国演义》将貂蝉推到了四大美女的行列中的 。
貂蝉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是如何成为古代“四大美女”的呢?

文章插图
四大美女
那么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貂蝉究竟有多美呢?个人观点认为 。罗贯中在小说中一共在四个方面描写了貂蝉的美 。
第一个是年龄之美 。小说中貂蝉一出场 。作者就对她的年龄做了一个交代 。说貂蝉“年方二八 。色伎俱佳”所谓“二八”就是十六岁 。罗贯中之所以要将《三国志平话》中的貂蝉的少妇形象 。更改成一个十六岁少女的形象 。其初衷就是想要突出貂蝉的年龄之美 。我们都知道十六岁正是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年龄 。青春却不懵懂 。稚嫩中充满朝气 。
貂蝉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是如何成为古代“四大美女”的呢?

文章插图
小戏骨《放开那三国》中陶奕希版貂蝉
第二个是貂蝉的舞姿之美 。在董卓第一次见到貂蝉的时候 。是王允命她为董卓献舞祝酒 。当时罗贯中引用了两首诗词来形容貂蝉舞姿之美 。一首是宋朝词人曾觌(音di迪)的《浣溪沙·郑相席上赠舞者》:
元是昭阳宫里人 。惊鸿宛转掌中身 。只疑飞过洞庭云 。
按彻《凉州》莲步紧 。好花风袅一枝新 。画堂香暖不胜春 。
另一首是南宋爱国诗人华岳的《奇见》:
红牙催拍燕飞忙 。一片行云到画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 。脸容初断故人肠 。
榆钱不买千金笑 。柳带何须百宝妆 。舞罢隔帘偷目送 。不知谁是楚襄王 。
这两首诗词都是描写舞者婀娜舞姿的名篇 。上一首以赵飞燕比拟舞者身段轻盈好似能在手掌中跳舞一样婉转灵巧 。后一首又以巫山云雨的故事隐喻舞者的千娇百媚高贵典雅 。好似神女下凡一般 。如果说前一首说的是轻巧可爱 。那么后一首代表的就是卓绝高雅 。两者加到一起用在貂蝉身上就正是罗贯中所要表达的貂蝉的舞姿之美 。
貂蝉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是如何成为古代“四大美女”的呢?

文章插图
李玉刚扮貂蝉《鼓乐舞》
值得注意的是罗贯中选用这两首诗词的用意或许还不仅仅是这些 。“元是昭阳宫里人”这一句或许还是在暗示貂蝉曾经做过宫女的人生经历 。而以眉目传情为依托的“不知谁是楚襄王”又把貂蝉勾引董卓的唯美感勾勒出来 。画面感特别强烈 。用在这里真是再合适不过 。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
第三是貂蝉的声音之美 。在貂蝉跳罢舞蹈 。王允又在董卓的要求下让貂蝉唱了一首歌 。在这里也有一首诗来形容貂蝉歌声之美 。应该是罗贯中自己所作 。原诗如下:
一点樱桃启绛唇 。两行碎玉喷阳春 。丁香舌吐衠钢剑 。要斩奸邪乱国臣 。
这里面的“阳春”所指代的可不是阳春三月的意思 。而是指春秋时晋国古歌曲《阳春白雪》 。后世一直认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是一种高大尚的艺术存在 。在这里罗贯中用以比拟貂蝉的歌声之美 。同时隐射出貂蝉为了除掉董卓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以及高尚的节操 。而这一点也就引出了第四点貂蝉的品行之美 。
貂蝉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是如何成为古代“四大美女”的呢?

文章插图
阳春白雪
第四是貂蝉的品行之美 。这一点在所有关于貂蝉的艺术作品中 。《三国演义》是比较另类的一种 。罗贯中将原本为了祈祷夫妻团圆的貂蝉拜月故事情节 。改写成了貂蝉为了报答王允的收养之恩而做出“但有使令 。万死不辞”的承诺 。这种知恩不忘报的精神正是貂蝉的品行之美 。而当王允将自己色诱离间的计策和盘托出给貂蝉的时候 。她又毫无惧色 。发出了“若不报大义 。死于万刃之下”的誓言 。这时候的貂蝉就已经从品行之美升华成了一种深明大义的精神存在 。而这一点也是后世对貂蝉之美所讴歌的最突出的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