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42》怎么样?


【电影《1942》怎么样?】冯小刚的电影风格总是平淡但又暗藏汹涌 。他总是让影片是不是闪现出黑色幽默感 。前一个镜头逃荒人们吃着掺着树皮草根的窝窝头 。后一个镜头就是政府官员剥着鸡蛋喝着牛奶 。前一个镜头瞎鹿跟老东家去偷传教士的驴 。结果被溃兵一棍子轮死在热锅里 。第二天花枝赖在没马的马车上喊着瞎鹿的名字说“你上哪去了 。别人欺负你家孤儿寡母都不管” 。下一个镜头就是国民党前线战死烈士的遗孤们穿着整齐合体的小军装在排练迎接美国访中人员的军乐 。为首的举杆的小姑娘还有幸被蒋委员长邀请过年去他家发压岁钱 。两个镜头里的孩子们都没有哭喊着找爸爸 。但是同样麻木的小脸的前面和后面依然是不同样的人生 。
整场电影里把日本人攻占河南时“君”“臣”“民”这三个阶层的写照穿插表现 。这三个阶层从始到终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 。“民”根本不可能与“君”有交集 。即使美国摄影师试图以灾民照片为线把“君”“民”想接 。但“君”永远在乎的是自己的嘴脸有没有被别人识破 。根本不会为“民”办事 。而“臣”在做什么 。“君”也永远看不到 。委员长以一种决然做作的呛调对参议长说“我已责成检察院赶赴灾区调查 。这次 。我要关一批 。杀一批 。”结果却是找了三个小官游街N久后跪在冰天雪地里还得让“众多”灾民观看并对灾民都去扒火车逃难而感到不满 。以此来证明党国确实为人民办事了 。我并不认为这是在丑化国民党 。任何一个党国制度下都会这样 。就算和平发展中的现在 。也是如此 。就像那个如此了解中国人劣根性的要给中国灾民发粮食拉拢灾民的日本军官说的一样 。“首先 。他们是人 。”或者说 。他们是中国人 。
故事从一九四二年冬开始 。我们仿佛把时间拨回七十年后隔着玻璃看着我们祖辈、父辈的人生 。卖儿卖女卖老婆、吃人、溃军变土匪、饿殍遍野 。奸商趁机贩卖人口 。。这些都是从小唱着社会主义好的我们无法体会的 。有些人会说什么年代了还老拍些战争年代 。不就为了体现党好社会主义好么 。其实有时候我会想 。如果经历那段历史的最后一批人都离我们而去了 。这段历史、那些经历过苦厄和绝望的人们会不会真的就彻底埋没在历史里 。或许还会为了体现我们泱泱大中国而被抹去 。
历史的尘埃曾埋没不堪回首的往事 。当吹去浮尘将微尘拭去时 。惨痛沉重的记忆似乎又浮现在眼前 。影片讲述1942年冬在河南发生的关于吃的问题 。天灾虫害后的河南 。荒芜而苍白 。整个天空都被笼罩在黑色迷雾下 。在此生活的人们压抑而不振 。细腻的画面 。灰色为基调的主旋律 。将老百姓昏暗无力的贫乏困境突出展现 。为粮而斗 。为食而争 。似乎成了合理化的发展趋势 。为糊口求生 。东家和瞎鹿家被迫迁离家园 。开始了逃荒的经历 。近景的特写镜头加深了对每个人物个性的描述 。突出了每个逃荒人物在饥荒艰难困境下的转变过程 。饱受饥寒 。面对空袭 。日益消瘦的老百姓们 。在天灾人祸面前 。甘苦受尽 。吃树皮 。卖人口 。只为那斗小米而糊口 。种种的经历 。家人朋友逐渐的倒下 。令人们的斗志消沉 。稀落的人们似乎为影片增加了含金量 。而顽强能走到最后的人只为传承逝去人们的遗愿 。那种经历是刻骨铭心的痛 。逃荒时在竹篮中端坐的女孩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女娃本应双眸明亮 。但逃荒中却暗淡无光 。那种沧桑和凄凉 。也许预示了逃荒的无奈和悲惨 。
其他观点:

电影《1942》怎么样?

文章插图
一场旱灾震撼了中国历史 。河南3000万民众受灾 。300万民众失去生命 。300万民众逃离家乡!
这部电影描写了河南旱灾导致的灾难性惨痛场景 。但是我认为这部片子最核心要表达的东西并不只是干旱和饥饿 。它更要表达的是在恶劣的环境之下深刻的人性到底能停留在什么底线上 。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 。把现实环境一层一层的捅破 。让人性步步后退 。步步跌落!
就像影片里的星星(王子文 饰)在全家逃难的时候都不忘记自己的宠物猫 。在家人反对的时候自己宁愿不吃也要把粮食省下来给猫吃 。但是后来饥饿捅破了第一道底线 。为了活着放弃了自己心爱的猫 。再后来第二道底线也彻底沦陷 。为了活着也要喝猫汤 。生活所迫到最后连自己道德底线都彻底沦陷 。为了填饱肚子不惜把自己卖给人贩子当了妓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