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风格差异
一部推理刑侦剧 。最重要的当然是悬疑点的制作 。同时保持故事的逻辑性与可读性 。
《重生》和《白夜追凶》的设定很类似 。一个“不正常”的男主 。身带一桩大案贯穿全剧 。其中穿插其他与主角无关联案件 。增加故事性 。
但显然 。“失忆”和“双胞胎”的设定比起来 。后者更吸引人些 。
不过不要紧 。好的编剧 。能把“失忆”运用的恰到好处 。最终的效果也不会差 。
《重生》一开始 。是介绍着故事的大背景 。714案件之后 。唯一幸存者秦驰升职加薪 。但身体上不仅要遭受失忆的折磨还要忍受腿骨长期产生积液的痛苦 。甚至比关队的黑夜恐惧症还要惨 。
但《重生》的开局不是刑侦风格 。而是离大多数人比较远的“文艺风” 。不仅是节奏 。更是秦驰的自白 。
自白的台词好像一篇自我思考的优秀文章 。但和《白夜追凶》打造的“真实感”比起来 。似乎不容易让观众带入剧情当中 。
你看《白夜追凶》 。一开始是案发现场 。一个警局队长 。后面跟两个年轻人 。一路走着 。用很口语化的台词讨论着案情 。但却不失职业的专业性 。真实感瞬间能拉近观众与剧情的距离 。让观众迅速融入其中 。
不一样的剧 。不一样性格的人物 。不一样遭遇的主角 。电视剧风格自然不能一样 。
《重生》的开始 。设定在一起牺牲警员重大案件上 。从情感上而言肯定是严肃的 。就好比《白夜追凶》中刘队牺牲后 。从头到尾从不穿警服的周巡都要“正式”起来 。毕竟牺牲的是警队成员 。
所以在714这样一起重大案件之后 。西关支队内部大洗牌 。自然天天都很“正式” 。所以用严肃的风格无可厚非 。
问题在于 。严肃风格配上文艺自白产生的化学反应会让观众产生一定的距离感 。尤其是在自白体量过大时 。更让人对“刑侦剧”的标签会有所怀疑 。
显然 。《重生》的自白体量太大了 。大到第一起灭门惨案基本全靠张译的自白式推理解开谜题 。而周围唯一参与到这一起案件中的人只有助手路铭嘉一个警员 。这种让主角如此“孤单”的存在 。会让观众对剧情没有共情 。
说白了 。台词很高级 。只是离观众太远 。大家都还没融入剧情呢?全被主角自白说完了 。
反观《白夜追凶》 。甚至是《无证之罪》 。都会在“案情分析”时存在“共享” 。这种共享不仅是主角和剧中人物的共享 。更是与观众的“共享” 。
当然 。如果非要理解剧情如此的行为 。大概只有把原因归结于秦驰脑部记忆受损 。因为出现了社交障碍不愿与人讨论 。才会如此设定剧情吧 。
即使秦驰的高级自白没什么问题 。但当路铭嘉都需要自白的时候 。这剧彻底就降了一个档次 。况且这些自白的存在基本无太大作用 。
路铭嘉的自白大概就是要说明别人因他是局长的儿子而表面对他很客气 。他很不爽 。
事实上 。这种“不爽”通过演员的表情和一些动作都能让观众看明白 。何必再多此一举要加些独白说明呢?
是生怕观众看不懂吗?
02 节奏感
导演对剧情的节奏把握明显不到位 。
第一个灭门案 。穿插在714案件当中 。两者的结合不够紧密 。甚至脱节 。
说简单些 。秦驰去破灭门惨案基本上没有和主线714案件的发展产生摩擦!
毫不客气地说 。这就是《重生》比不上《白夜追凶》一个重要的地方 。
《白夜追凶》中 。兄弟俩夜晚互换身份的事会不会败露一直是个隐藏的炸弹 。揪着观众的心 。
这个设定自然是一级棒 。但后续的“加料”也很够味 。
每一个案件的侦破过程都伴随着这一担心发生的可能 。甚至要影响终极大案的侦破方向 。
就拿第一个案件说 。外卖小哥心理扭曲性而制造的命案 。本来就已经被怀疑的关队 。不仅要避开耳目还要隐藏自己的秘密 。同时还要破案 。而这案子在最后差点就让自己的秘密泄露 。
再看《重生》的第一个案件 。从头至尾 。督察的调查几乎与秦驰侦破第一个案件毫无关联 。这样不是导致节奏缓慢了 。而是导致节奏混乱了 。
两个扯不上关系的案子相互剪辑在一起 。难怪有些观众吐槽“剪辑”很乱 。实则是节奏乱了 。
此外 。为了突出矛盾性 。编剧还加了一条线 。就是714案中被击毙匪徒的妹妹复仇 。
说实话 。这条线目前5集看来 。让人很难理解 。
首先是陈蕊的动机 。哥哥持枪袭警 。找警察报仇?
你好歹也18岁了 。也接受过义务教育 。这点弯转不过来吗?
推荐阅读
- 阳虚一般多久能补过来
- 教你解决喷墨打印机喷头堵塞问题 喷墨打印机喷头堵塞怎样清洗
- 治疗尖锐湿疣有没有新的方法
- 获取别人家wifi密码最简单的方法 用手机怎么查看别人家的wifi密码
- 多肉植物 怎么浇水 多肉怎么浇水浇哪里
- 手机微信怎么分身成两个微信 手机怎样同时登录两个微信
- 金银花扦插繁殖易生根的方法技巧 金银花扦插繁殖易生根的方法技巧和方法
- 美团的未来会怎么样?
- 电脑c盘满了去哪解决 电脑c盘满了存储空间不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