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冠县始建于隋开皇6年(公元586年),时称冠氏县,因古“冠氏邑”得名 。春秋“冠氏邑”在今东古城,冠氏邑的来历、含义,传说有二:一说 ,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官吏,专掌设计制作冠(帽子),他设计制作的“冠”既新颖美观、舒适大方 , 又便于区分官阶、贫富、贵贱、尊卑 , 甚为时尚,因此,得宠于晋侯 , 晋侯便赐之以姓 , 封之以地,其家族以职业为姓称冠氏,其封地以姓为名称冠氏邑 。
另一说 ,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制度 , 即对有战功的武将 , 由晋侯亲自授予饰有鸟翎的桂冠一顶,以旌表其英雄业绩 。该国时有一名武官,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 屡建功勋,晋侯便授之以冠,并赐姓冠氏,后转为文官 , 封为邑大夫,其封地则以姓为称冠氏邑 。
以上两说,是否属实,没有证据,谁是谁非更难分辨 。查《中国姓氏汇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 在春秋时期,统治者赐功臣以姓各大夫、官吏、贵族以职务或职业为姓的及封地以受封者之姓为名的确实有之 。
冠县地方古为冀州之城 。春秋属晋国冠氏邑;战国,先属魏、后属赵、又属卫 。秦代属东郡 。
文章插图
从汉初至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前的791年间 , 冠县这个地方南为馆陶县地,北是清渊县地,东属发干县地;汉于今冠县东古城和馆陶县清阳城,分置馆陶县、清渊县,属魏郡 , 隶冀州,东汉因之 。三国时属魏,魏析魏郡东界,置阳平郡于馆陶,馆陶、清渊属阳平郡 , 隶冀州 。西晋时属司州阳平郡;东晋时属后赵阳平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清渊县治在今冠县清水镇,馆陶、清渊复属司州阳平郡 。北齐因之 。北周大象二年,置毛州,与阳平郡、馆陶县同城而治,馆陶、清渊属毛州阳平郡 。
治今冠县城 , 属毛州 。隋大业二年州废,政属武阳郡 。唐武德五年复属毛州,贞观元年废毛州,省清水(唐初为避高祖名改清渊为清水),入冠氏(其北境入临清),时冠氏县属河北道魏州 。五代因之 。东宋属河北东路大名府 。金属大名府路大名府 。
元初属东平路大名府 , 公元6年(公元1269年)升冠氏县为冠州 , 直隶中书省 。
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降冠州为冠县,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 。清属山东省东昌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设道,属山东济西道,次年改东道 。民国17年道废,直属山东省 。民国25年属山东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 。抗日战争时期 , 冠县先后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冀南三专署、冀南七专署、冀南一专署 。1949年8月,冠县属平原省聊城地区 。1952年11月初,撤平原省 , 冠县改属山东省聊城地区 。1956年3月 , 撤堂邑县,其辛集、柳林两区及温集3个乡入冠县 。1958年12月,馆陶县及莘县的燕店、王奉入冠县 。1961年10月,冠县、馆陶分治,王奉、燕店等乡镇划归莘县 。1965年平3月馆陶县的南、北馆陶两区划入冠县 。
推荐阅读
- 冠县历史记载简介 山东冠县属于哪个市
- 聊城的历史发展与变化 聊城地名的由来
- 想去正定玩儿,那边咋样?
- 淘宝黄金红包是什么?黄金红包的面额和额度有要求吗?
- 气虚血瘀怎么调理
- 你觉得圣斗士星矢在日漫能进前十名吗?
- 免疫力低,应该吃什么?
- 气虚血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大学里挂科是怎么一回事?具体规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