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二 )


1985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菲利浦斯willam D.Phillips和斯坦福大学朱棣文Steven Chu首先实现激光冷却原子 。获24nK钠原子气体 。又用三维激光束形成磁光阱将原子囚禁在小区域加以冷却 。获得更低温度的光学粘胶 。
新方法不断涌现 。著名的有\"速度选择相干布居囚禁\"和\"拉曼冷却\" 。前者由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柯亨-达诺基提出 。后者由朱棣文提出 。利用这种技术分别获得低于光子反冲极限的极低温度 。此后还发展了磁场和激光相结合的冷却技术 。如偏振梯度冷却、磁感应冷却等等 。朱棣文、柯亨-达诺基和菲利浦斯获1997年诺奖 。
3.关于超流效应的摘要
明确一点 。超流态?BEC?超导体 。
30年代就已发现液氦4降到2.17K时从常流体突变为超流体 。卡末林·昂尼斯实现液氦以后 。对低温物理学逐步深入 。又发现低温超导和低温超流 。直到1970年代 。英国安东尼·莱格特发现氦3原子对与超导金属的电子对相似 。才从根本上解释了氦是如何互动进入超流有序态 。
超流现象是宏观量子效应 。由于BEC 。氦原子抱成一个团 。超流正是这种抱团现象 。玻色子体系不受泡利原理的限制 。粒子总是自发向低能级跃迁 。玻色子喜欢基态凝聚 。这是超流现的基本原因 。
超液氦4的量子效应(费米子变玻色子) :①能沿内径0.1微米的毛细管畅流而不呈粘滞性 。为卡皮查1937年观察到 。称为超流性 。②如果用细丝悬挂薄盘浸入液氦 。让圆盘作扭转振动 。则盘的运动将不会受到阻力 。③当液氦由容器A中通过多孔塞或毛细管流出时 。当升高A内温度时 。液氦液面将上升 。若是毛细管 。则有液氦喷出 。故也称喷泉效应 。④液氦还具有极好的导热性 。热导率为室温下 铜的800倍 。
微观粒子除了坐标空间动量 。还有内部自旋角动量 。把它看成小陀螺 。有一小磁矩 。费米子爱互斥 。因泡利不相容原理 。每个状态只允许填一个粒子 。玻色子爱吸纳 。各状态填充数不受限制 。温度降到特定值后 。越来越多的玻色子动量为零 。这现象叫BEC 。
这里的凝聚是动量凝聚 。是凝聚的超高密液体 。分子转到零动量态 。使它们的流动性突变 。液氦4是变相的玻色子 。在2.17K以下的超流转变就是BEC 。
BEC物质就是超导体和超流体 。其实是半量子态 。费米子玻色子化可在狭小空间大量凝聚 。外核是BEC超流 。内核是中微子超流 。都是高密大质量形态 。
超流体是超低温下具有奇特性质的理想流体 。即流体内部完全没有粘滞 。超流原理的应用尚在研究中 。
2002年德科学家实现铷原子气体超流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 。科技界认为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 。此成果被中国两院院士评为2002年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

超导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4. 瑟尔效应的摘要
新视野提示:
本节的实验细节是弥足珍贵的 。反映俄罗斯科学家的智慧与科学精神 。加粗部分 。是笔者的处理 。对下文的理解很重要 。瑟尔效应 。即磁力vs引力的效应 。故笔者把瑟尔效应叫做“磁引转化效应” 。相应解释的物理方程 。叫“磁引效应方程” 。与光电效应方程媲美或兼容 。
下面这段话 。不是神话 。早在1965年 。瑟尔就结合了SEG的技术 。制造出反引力飞行器 (IGV: Inverse Gravity Vehicles) 。并完成飞行测试 。IGV可以制造成任何尺寸 。而且半小时内就可以从英国飞抵日本 。时速高于19000公里!
超导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瑟尔反引力飞碟(外径11米,工作直径3米)
下面是瑟尔效应发电机(SEG)的研制 。资料来自莫斯科127412Izhorskaya13/19 。俄罗斯科学院, 高温研究院 。
2004年 。俄罗斯科学院对实际大小的SEG(瑟尔发动机)进行仿制和测试 。因其结构为单层机且定子转动转子固定模式有别于SEG 。因此简称为俄国MEC 。
测试报告:磁力-引力效应的实验研究 。
在这篇论文里, 给出了磁力-引力效应的实验研究结果:在研究设备的15米范围内 。测量到了巨大的磁场与温度的变化 。
对于检测旋转磁场系统的非线性效应, 外界一直都有非常大的兴趣. 这种效应在瑟尔发电机-或者说瑟尔效应发电机(SEG)中可观测到.
SEG是由3个同心圆环和环绕各个圆环转动的滚筒组组成的. 所有部件都是基于瑟尔的幻方法则制作的. 滚筒们环绕着这些同心圆转动, 但互相之间没有接触. 圆环和滚筒们都有各自的主要磁北极和磁南极. 显然, 滚筒的磁北极被同心圆环的磁南极吸引, 反之亦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