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诗坛的口水诗是诗吗?( 二 )


流行诗坛的口水诗是诗吗?

文章插图
“口语诗”进入“后口语诗歌”时代
在诗人、批评家徐江看来 。近十五年来 。口语诗因其涌现的实力作者和佳作之多 。已蔚然成为当代诗写作的主流 。徐江把口语诗分为“前口语诗歌”、“后口语诗歌” 。“后口语诗歌”、 “前口语诗歌” 。两者的共同点是以口语作为诗写的语言平台 。但前者对于诗境背后所指向的内容更加强调 。“后口语诗歌”美学认为 。诗歌仅靠语感、机趣、呈现人性等其中的一项 。是无法单独支撑起一首成功的作品的 。建构经典作品的两大要素是“人文精神”和“对既有语言方式的突破” 。不同的后口语诗人 。虽然在发力点上各有侧重 。但大体上还是呈现出一致的美学追求 。
一方面 。口语诗成为诗坛创作新主流、新亮点 。一方面口语诗又常常被读者、媒体拿出来讨论 。甚至讥讽 。对于这一点 。正在编选《中国口语诗选》一书的诗人伊沙说 。“口语诗”从来就不是一种写作的策略 。而是抱负、是精神、是文化、是身体、是灵魂和一条深入人性的宽广之路 。是最富奥秘与生机的语言 。是前进中的诗歌本身 。是不断挑战自身的创造 。对于“口语诗”常被单独拎出来骂的现象 。伊沙说 。已经死亡的抒情诗 。没有人骂 。还常常被当做苛责其他形式的标准;濒临死亡的意象诗再难懂也没有人骂 。还常常以有技术有难度自居 。唯有口语诗 。天天有人骂 。时不时便抓住某个不入流的人物恶搞一下 。但它却越活越旺 。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成为世界潮流 。或许是老被批评 。“口语诗人”便很注重“口语诗”的完善与发展 。拿我个人来说 。在坚持口语大风格的同时 。很注意吸纳并再造意象诗的技巧和跳跃性 。
流行诗坛的口水诗是诗吗?

文章插图
朵渔《空椅子》欣赏及点评
病房的那把白椅子
入冬以来就属于他
前天他出去后就一直没有回来
直到现在
病友们的目光一落到椅子上
就匆匆收住各自的话题
那些天 。红色的液体
一直都在暗中
给他做着提示
春天已经很近了
他坐一会儿就出去晒晒太阳
曾有人在阳光下
听到他的自言自语:
一定要活着出去

木白点评:《空椅子》 。能够很好地体现朵渔诗歌的这种特点 。诗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 。都是日常生活用语 。毫无雕琢斧藻的痕迹 。甚至没有任何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指直接、快速、准确 。及物感和节奏感鲜明 。所以 。无需逐 字逐句进行拆解、分析 。我们读起来会感到“不隔” 。然而 。诗歌是必须讲究“隔”的 。没有“隔”或者所指 。就只有诗象而无诗意 。让我们具体看看这首诗的“隔”与“不隔”是怎么处理的:“病房的那把白椅子/入冬以来就属于他” 。“椅子”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位子” 。公共病房的一把“椅子”只属于一个人 。说明“他”地位特殊;“前天他出去后就一直没有回来” 。两种可能:要么“病愈” 。要么“病逝”;“直到现在/病友们的目光一落到椅子上/就匆匆收住各自的话题” 。“空椅子”无人敢坐 。“虎死余威在”呀 。“权力”是种让人心存敬畏的东西 。匆匆收住话题 。暗示“斯人不在”了;第二节前四句 。补叙“斯人不在”的原因 。当然 。这不是重点 。后四句 。强调“他”求生的本能和求生的意志 。特别是他的自言自语:“一定要活着出去” 。使整首诗的“隔”与“不隔”拉开了距离 。求生欲如此顽强 。其实就是对“权力”这种好东西的贪念 。反讽意味尽在平实的话语之中 。而“病房”与“病人”这样的语境 。强化权力无所不在 。更加重了诗歌的社会反讽力 。此外 。整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语言秩序紧凑顺畅 。不枝枝蔓蔓、拖泥带水 。
流行诗坛的口水诗是诗吗?

文章插图
解读朵渔《空椅子》 。我们可以简而言之的说:语感 。其实就是处理“隔”与“不隔”的能力 。包括语词组合、所指与能指互嵌、具象与意象互补、语言逻辑结构与诗意传达结构相谐等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才有可能吟出一首好诗 。
欢迎您关注宏灯诗话 。与您共享头条文化生活!
其他观点:
口水诗其实就是口水 。无论怎么样流行 。都流不进诗坛 。
今天的口水加上一个诗字 。是被些别有用心的人强加上去的 。进了诗坛靠的是权力搬运 。结果诗坛被污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