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专项出炉!涉及VOCs的有哪些?( 六 )


4.决策支撑技术
4.1 大气污染全组分暴露测量技术
4.2 中国居民对大气污染响应的全生命过程健康效应谱
研究内容:基于高精度全国尺度关键大气污染物同化数据集、多组分观测和暴露评价新技术 。开展高时空精度、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暴露评估关键技术标准化研究(包括方法、 参数) 。整合全国尺度、大样本人群健康监测平台和代表性队列 。采用国际标准化暴露评价技术 。定量阐明我国居民全 生命周期大气污染暴露特征和多系统健康效应谱 。结合我国 大气污染治理进程、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和经济发展趋势 。构建适合我国人群疾病负担测算的综合暴露-反应模型;创新评估和预测大气污染多系统健康风险 。开展脆弱人群(包括儿 童和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健康风险预警预报技术研究 。集成并突破高精度暴露评估和健康风险预测预警技术 。开展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示范研究 。
考核指标:一套我国居民全生命周期大气污染暴露的多系统健康效应谱 。生命周期覆盖 6 个年龄段 。包括孕期及胎儿、婴幼儿(0-3 岁)、儿童(3-14 岁)、青少年(14-18 岁)、成年(>18 岁)、老年(>60 岁) 。大气污染暴露包括 3 种污染物的暴露:颗粒物、臭氧和氮氧化物 。健康效应谱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污染暴露与 8 类疾病循环、呼吸、生殖、发育、神经、免疫、肿瘤、代谢等疾病相关的不少于 20 个生物指标 。包括呼吸与循环系统炎性因子、内皮功能及氨基酸、脂质代谢分子等的暴露效应关系;以及这 8 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暴露反应关系 。发现我国大气污染物(颗粒物、臭氧和氮氧化物)长期(不少于 1 年)和短期(小时尺度到周尺度) 暴露影响人体呼吸(哮喘、慢阻肺等)、心血管(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和代谢(糖尿病等)系统疾病发病和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机制至少 3 条 。我国居民的大气污染暴露健康风险双嵌套时空分布数据集 。包含六类易感人群(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 。从百万级人口的典型城市、千万级人口的重点区域到全国覆盖 。空间分辨率达 1km 。时间上从日到十年尺度 。建成特大城市高精度大气污染与健康综合监测、预警及预防干预示范应用平台 。空间分辨率达 100 米 。预报时长 3 天 。发布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暴露评估关键技术标准指南(征求意见稿)2~3 项 。
4.3 室内空气净化与病原体消杀技术
4.4 面向污染物全过程周期协同减碳的四大结构调整优化技术
研究内容:厘清能源供需全过程链对大气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驱动机制 。建立不同能源利用途径的全过程周期多污染物排放及大气环境影响评估技术 。空间量化结 构调整的环境效益;构建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煤化工等重点行业技术转型与结构调整措施的大气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及成本核算模型 。阐明近 30 年重点行业的多污染物排放趋势及其驱动因子 。并建立长时间序列特征数据库;研究产业链与运输链协同的区域物流行业运输结构清洁低碳优化方法 。构建关键运输节点能源转型和效率提升等交通基础设施绿色转型方案;突破“能源、产业、交通与用地” 四个结构调整的优化集成技术方案与效益评估方法 。开发经济能源系统与大气环境系统的动态耦合模型 。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结构调整减污降碳路径 。
考核指标:构建涵盖能源供需全过程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生命周期评估模型 。空间分辨率达到公里级;提出典型区域的四大结构调整关键技术方案编制指南;构建长时间序列(近 30 年)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特征数据库 。空间达到市县尺度;建立经济能源系统-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系统-大气环境系统精细化动态耦合减污降碳评估模型;提出到 2060 年分阶段的协同减排的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路径 。并被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采纳 。
4.5 环境空气质量评估与标准制修订关键技术及应用
考核指标: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估报告、标准制订关键技术方法研究报告;提出适合我国的全地域人口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估技术指南;构建重点区域、关键污染物分阶段空气质量目标值及管控策略 。形成配套的监测、评价与考核方法体系;提出适合“美丽中国”目标的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定量确定协同减排温室气体的潜力 。
5.典型区域实践
5.1 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的工程化模式系统与支撑平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