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 。“蹚将”也是土匪的别称 。河南的土匪为何称“蹚将”?史料记载并不多 。朱新繁在其所着《中国农村经济关系及其特质》一书中 。对此有相关诠释:“河南人民叫土匪为‘老汤’ 。不知是什幺意思 。他们提起了‘老汤’ 。就谈虎色变 。”
河南人之所以把土匪叫做“老汤” 。也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 。因为晚清民国年间 。在土匪活动最频繁的豫西南山区 。常年流动着一支数量相当庞大的青年农民打工队伍 。每到冬日的农闲季节 。则应募从事梯田、沟渠等农田灌溉工程的修理、养护工作 。这些人在当地被称做“蹚匠” 。一旦工作减少 。无所事事 。成队的蹚匠极易变成杆匪 。以致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所以在在鲁山的方言里 。土匪统称“蹚将” 。
无论是“响马”还是“蹚将” 。其实说白了 。都是政府统治昏暗 。百姓民不聊生的产物 。如果人人都能吃饱饭 。有尊严的活下去 。谁又愿意去当土匪呢?所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响马”和“蹚将”都彻底地消失了 。
其他观点:
“山东出响马 。河南出蹚将” 。这样的句式里出现的两个对应词汇 。要么意思一样 。要么截然相反 。而蹚将和响马一样 。都是土匪的意思 。
文章插图
从明朝开始 。内地各省开始推行“马政” 。当时的山东与南北两直隶 。都有相应的“应纳马驹数量” 。也就是说 。被指定的马户需要按时缴纳足够的马匹 。如果数量不够的话 。养马户需要进行赔偿 。
也因此 。当时山东与两直隶地区 。大量马户因此家徒四壁 。家底赔个精光 。而这些人迫于生计 。开始打家劫舍以劫掠为生 。山东之地的这些人 。会在马身上挂上铃铛 。每每出动都会发出声音 。因此被称作“响马” 。
明朝正德五年 。北直隶霸州文安县人刘六、刘七等发动起义 。振臂一呼 。一时间聚拢流民、响马数千之众 。被当时的朝廷称作“响马盗” 。
事实上 。也并非只有山东有“响马” 。像是四川也有响马 。甚至还有“天下响马出四川”的说法盛极一时 。不过 。最早的响马记载出自山东地区 。
文章插图
虽然响马之中 。有很多都是打家劫舍的盗匪 。但也有很多 。其实是当时的农民起义军 。清末民初每逢荒年之时 。山东地区就会出现大量的响马 。他们骑马结队 。在马背上射出哨箭发出响声来挑衅官衙 。扬言“官兵奈我何?”
唐朝名臣秦琼与众多的瓦岗寨好汉 。其实都是山东地方的响马出身 。
近代最后一次山东地区出现大规模的响马大案 。是在1932年 。当时的山东人孙美瑶率众1000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山东火车大劫案” 。此后 。山东响马几乎销声匿迹 。
文章插图
与明朝时期山东出现的响马类似 。河南的蹚将 。大多也都并非生来就是土匪 。只不过在特定的时期 。因为生活所迫所以选择做了土匪 。
晚清时期 。河南的西南山区一带 。常年都会有这么一批人 。多以木匠、石匠、铁匠、泥水匠等组成 。四处流动 。每到农闲的时节 。就应募去从事一些建设梯田、疏浚河道沟渠、建造维护农田水利之类的工作 。这些人 。被当地称作“蹚匠” 。
太平无事的时候 。蹚匠们虽然日子过的辛苦 。要四处讨生活 。与如今的民工群体极其酷似 。但他们还是非常安分的 。只求有饭吃有活干 。这种时候 。蹚匠们就算普通百姓 。
文章插图
然而每逢荒年 。稍有天灾人祸 。蹚匠们找不到事做没有饭吃 。就开始打家劫舍 。化身成了人见人怕的土匪 。清末民初天下大乱 。蹚匠们直接撂挑子不做工 。索性占山为王落草为寇 。从原本的兼职土匪 。变成了专门的土匪 。以劫掠过往行人与周围村镇为生的一群人 。
也因此 。蹚匠变成了蹚将 。成为了河南地区土匪的代名词 。
民初 。河南宝丰的绿林之首白朗 。就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蹚将 。清亡同年 。白朗组织起“扶汉讨袁军” 。组织反对袁世凯 。先后转战河南、安徽、陕西等五省 。最盛时攻下五十多城 。同北洋二十万大军交战 。但最终不敌段祺瑞 。于1914年身亡 。
文章插图
不管是川鲁之地的响马 。还是中原的蹚将 。他们绝大多数都有别于真正的土匪 。其主流基本上都是属于“半路出家” 。因为当时实在活不下去了 。所以走上了一条回不了头的路 。
推荐阅读
- 以前的卫龙为什么是白色的 纯白色的卫龙是什么梗
- 3+11隔离是什么意思
- 有哪些经典的美国侦探剧值得推荐?
- 冷冻祛斑后20天的图片 冷冻祛斑前后效果图
- 毛孔堵塞图片 皮肤毛孔堵塞图片
- 去有病例的城市回来要隔离吗
- 美军为什么实行黑人和白人混编体制?
- 有新增病例的城市可以去吗
- 有哪些经典的美国爱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