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16岁了,高中没考上,也不愿意学习,就玩游戏,脾气还很大,怎么教育啊?


子不教 。父之过 。对于孩子的叛逆 。如果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拿他沒有办法 。只能说明你们夫妻在教育孩子上的失败 。
初中毕业生 。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由于过分溺爱 。宠狗爬上灶 。尤其是处在叛逆期的孩子 。更加不好管理 。

儿子16岁了,高中没考上,也不愿意学习,就玩游戏,脾气还很大,怎么教育啊?

文章插图
正是由于你对儿子疏于管理 。沉迷于网上游戏 。学习成绩不好是主要的影响 。社会上要求马化腾关闭网络游戏的呼声很高 。未成年人迷恋网络游戏 。的确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把未成年人引入迷途 。
现在生活好 。孩子懒惰 。早熟 。初中毕业生几乎都长成大人 。不但有大人般的身材 。更有超前的思想理念 。
儿子16岁了,高中没考上,也不愿意学习,就玩游戏,脾气还很大,怎么教育啊?

文章插图
我们小区昨天来了一对外地父母 。哭哭啼啼诉説着他们的女儿才十三岁 。就和男朋友离家出走 。租房在外面居住 。正在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寻找 。
无独有偶 。也就在前几天 。一个刚十四岁的女孩子竟然在电梯里抱住一个陌生的男人狂吻 。惊得男人赶紧报了110 。
对于叛逆期孩子的管理成为父母最头疼的一件事 。但解铃还须系铃人 。把孩子往正确的轨道上引 。是父母的责任 。
儿子16岁了,高中没考上,也不愿意学习,就玩游戏,脾气还很大,怎么教育啊?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
记得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我就谈到过孩子教育有窗口期的话题 。说的是孩子大脑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会建立很多神经通路 。而这个神经通路不通过反复练习的话就会被修剪掉 。所以教育孩子的最佳选择就在其被修剪掉之前的这个窗口期 。它具有不可逆性 。一旦错过 。教育的效果恐怕就事倍功半了 。
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窗口期应该是12岁之前 。显然 。16岁的孩子要扭转其不良的一些行习惯 。是有些迟了 。迟虽然意味着改变起来困难 。但并不意味着孩子已经定型 。不可再塑 。所以题主一定要有信心 。相信父母之爱的力量 。努力教育孩子 。挽救孩子 。这里摘录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一段言语:
儿子16岁了,高中没考上,也不愿意学习,就玩游戏,脾气还很大,怎么教育啊?

文章插图
如此看来 。我们做父母的 。只要不放弃 。肯付出爱 。孩子还是有变好的机会的 。有信心——这是补救孩子的前提条件 。
其次 。教育孩子要有超强的耐心 。孩子不爱学习、迷恋游戏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同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也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特效药 。让孩子一下子远离游戏、喜欢上学习也不太现实 。所以题主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 。坦白地说 。教育孩子有无耐心 。也是父母爱心的一大体现 。
再次就是要和孩子深入地谈心了 。按理说 。孩子初中已毕业 。已经修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适龄儿童关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业 。那接下来 。孩子的前途该不该继续走求学这条路 。比如选择复读重新参加中考 。就要和孩子作一番深入的长谈了 。父母必须表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绝不允许孩子一直赋闲在家 。不上学只玩游戏 。强烈建议题主让孩子跟随自己或亲朋好友去“劳动一场” 。让孩子切实体验感受一下生活的艰苦、挣钱的难处 。让艰苦的环境改变其思想认识 。从而扭转其做事的态度 。这是最彻底的、最有效的手段 。我年轻时的一个同事 。其命运就是这样通过跟随其父亲“上房工”(搞建筑)而改变的 。
其四 。做父母的要反思自己以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孩子变成这样 。我们做父母的是第一责任人 。就我个人的看法 。孩子成长的过程 。要么存在父母教育的缺失、放任 。要么题主对孩子溺爱、纵容 。从而失控于孩子 。让其泛滥为“问题孩子” 。所以父母一定要舍得对孩子付出爱 。不能因工作而耽误孩子的前程;爱的同时 。又必须有严厉的一面 。“狠心”坚守原则和底线 。比如要严格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爱的施与可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 。要多多地学习和积累经验 。
儿子16岁了,高中没考上,也不愿意学习,就玩游戏,脾气还很大,怎么教育啊?

文章插图
至于孩子脾气暴躁 。我想这与孩子百无聊赖有关 。当一个人无所适从时 。累积的情绪就需要寻找突破口宣泄 。其实孩子心里比我们都明白自己的状态不佳 。也心急如焚 。只是苦于找不到好的生活方式 。也没有一下子回归学业的信心 。远离游戏的决心 。重返正常人生之路的勇气 。从而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这种向往好却不能变好、既自责却又不想改变的矛盾心情必然会表现得烦燥不安 。脾气大增 。这一方面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地理解 。要以一颗宽容心安抚、劝慰孩子 。相信等孩子步入生活的正轨 。当他心情变好、情绪稳定时 。自然就不会动辄发脾气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