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美军为何大量换装了M3冲锋枪,而抛弃了汤姆逊冲锋枪?


汤姆森冲锋枪支于1920年诞生 。二次战期间 。汤普森冲锋枪生产量达140多万支 。
由于制造工艺和材料的原因 。汤普森冲锋枪的空枪重量近5公斤 。再加上一个100发的弹鼓让全枪变得更重 。不便携带 。除重量外 。弹鼓里的子弹还会因为移动发出响声 。在战场上会暴露位置 。很可能影响整个战局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汤普森冲锋枪弹鼓复杂的装填方式 。汤普森冲锋枪如果想要安装或更换弹鼓需要特制的工具 。另外弹鼓内置的弹簧 。也需要专用的工具将弹簧加强到足够的张力才能正常使用 。该枪的结构复杂 。成本很高 。穿透力也差 。

二战后期,美军为何大量换装了M3冲锋枪,而抛弃了汤姆逊冲锋枪?

文章插图
汤普森冲锋枪
1941年6月 。美国兵工总署轻武器发展处提出要求研制新的冲锋枪 。以取代汤普森冲锋枪 。
1942年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设计师乔治·海德和工艺师费雷德克·桑普森合作研制出外形类似英国司登冲锋枪的T15式样枪 。
同年T15式的改进型T20式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试验 。同年12月 。美军正式决定该枪为制式武器 。命名为M3式冲锋枪 。
M3冲锋枪一共由9个零部件构成 。简单实用 。易于维护 。M3冲锋枪的空枪质量为3.63kg 。
二战后期,美军为何大量换装了M3冲锋枪,而抛弃了汤姆逊冲锋枪?

文章插图
M3冲锋枪的机匣是由冲压成型的左右各半个机匣焊接成一体而成型的 。复进簧、枪机等零部件全部是从机匣前方装入的 。扳机、阻铁等零件也都是冲压件 。M3冲锋枪广泛采用冲压件的结果 。使该枪的生产性能超过了以往任何的冲锋枪 。M3的枪右侧在弹匣后方部位装有操作枪击向后运动用的拉机柄 。拉机柄是旋转式结构 。向后转动时 。就会使拉机柄内的“L”型传动杆推动枪击后退 。M3的后端装有用粗钢条弯成型的伸缩式枪托 。设有横穿枪后段的枪托固定销 。可在拉出和缩回两个位置上固定主枪托 。向后转动拉机柄 。拉机柄盒内的“L”型传动杆就会向后方推动枪机 。
1943年秋季 。美军开始装备M3冲锋枪 。刚开始 。美军士兵对M3的外观表现出极不习惯 。但该枪投入实战后 。因射击时易于控制 。很快就得到了美军士兵们的信赖 。在二战中美军共生产了60多万支M3冲锋枪 。
二战后期,美军为何大量换装了M3冲锋枪,而抛弃了汤姆逊冲锋枪?

文章插图
M3A1式是M3式的改进型 。1944年 。M3式冲锋枪经过了战争的考验 。暴露出了一些缺点 。美国军方对其进行改进 。M3式的曲柄 。首发装填机柄由于磨损 。不便使用 。因而去掉曲柄 。改为用手直拉枪机后挂 。此外还有一些小的地方作了修改 。改动后的M3式定型为M3A1式 。M3A1的空枪质量为3.47kg 。1944年底开始配发部队使用 。该枪二战期间共生产了约1.5万支 。
其他观点:
1942年初 。美国人把当时各国的主要制式冲锋枪“召集”起来开了个测评会 。包括德国的MP40、英国的司登、芬兰的1931冲锋枪、澳大利亚的奥斯登冲锋枪以及美国人自己的汤姆逊和海德M109、海德2型冲锋枪 。经过各项指标的综合对比 。得出一个惊人结论 。让美国陆军高层彻底懵圈 。
二战后期,美军为何大量换装了M3冲锋枪,而抛弃了汤姆逊冲锋枪?

文章插图
(英制司登)
原来在本次综合对比实验中 。排名第一的居然英制司登冲锋枪· 。主要优势在于其枪体设计简单 。以及冲压件焊接的加工方式 。使其具备出色的大批量生产性能 。而美国冲锋枪得分最高的也不是汤姆逊M1A1 。而是海德2型冲锋枪 。因此陆军军械部门给海德公司下达了扩大海德2冲锋枪生产的指令 。命名为M2冲锋枪 。结果半路发现该枪在设计上存在致命缺陷 。于是已完成产品就此成为一堆废铁 。
为什么一定要换装新式冲锋枪呢?无他 。汤姆逊太贵生产太繁琐了 。随着美军全面参与太平洋战争和北非作战 。疯狂扩编的部队需要大量的冲锋枪 。而汤姆逊的产量和价格根本不能满足要求 。二战爆发的1939年之前 。美国陆军汤姆逊冲锋枪的装备数量还不足400支 。一方面是对速射武器的认知还没到位 。一方面就是汤姆逊的价格妨碍了它的大量装备 。
二战后期,美军为何大量换装了M3冲锋枪,而抛弃了汤姆逊冲锋枪?

文章插图
(国军1938年就有了 。。。)
1939年汤姆逊M1928的报价为209美元 。相对同时代的轻武器来说 。这个价格确实是相当高的 。因为英制司登仅有9美元(一说10美元) 。换句话说 。采购一把汤姆逊M1928的钱 。可以买35把左右的司登冲锋枪 。这个差价太悬殊了 。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也得核计核计 。再比较一下其他知名步枪的价格:德国造98K28美元 。M1加兰德31美元 。李恩菲尔德25美元 。可见汤姆逊的昂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