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

螺旋藻拼音Luó Xuán Zǎo
别名笔列、特脆特拉脱儿
来源药材基源:为颤藻科植物钝顶螺旋藻等多种螺旋藻的藻体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irulina platensis(Notdst.)Geitl.
采收和储藏:采收干燥是螺旋藻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 。使干物质含量较低的藻液通过过滤、洗涤,在不损失有效营养成分的基础上,逐步脱水、干燥得到成品藻粉 。藻液的过滤设备一般采用斜筛、重力曲筛,脱水设备采用三足式离心机或真空吸滤机,干燥设备有特别的喷雾干燥器和旋转闪蒸干燥器 。
原形态钝顶螺旋藻 藻体为多细胞,圆柱形螺旋状的丝状体,单生或集群聚生,藻丝直径5-10μm,先端钝形,螺旋数2-7个 。藻体可以颤动和旋转运动,常像围绕着一个纵轴似地很快旋转,向前爬行 。细胞内含物均匀,无真正的细胞核 。由于体内的藻红素和藻蓝素等的数量不同,而呈现不同体色,如蓝绿色、黄绿色或紫红色等 。并有纤弱的横隔壁 。属原核生物的简单繁殖方式,可直接分裂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各种淡水和海水中,常浮游生长于中、低潮带海水中或附生于其他藻类和附着物上形成青绿色的被覆物 。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温暖的盐、淡水域 。现在已人工培养并大面积机械化生产 。
栽培1.生物学特性 螺旋藻的最佳生长温度是35-37℃,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最佳生长Ph范围为8.3-11.0,当Ph大于11.0时将不利于生长 。在营养和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光照就成为影响螺旋藻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室外培养,光源主要是太阳;在实验中,一般使用冷白光源,生长培养所需光强度约为3700-4000 lx,维持培养时为1100 lx左右 。螺旋藻的生长不仅受到光强度的影响,而且因光的色值不同,反应各异 。
2.培养技术 (1)选育藻种 选育优质高产的藻种是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培养过程中还要对藻种进行驯化和复壮,以防其退化和变异 。(2)制备培养基 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是乙氏培养基,主要由NaHCO3、NaNO3、NaCl、K2SO2、KH2PO4、FeSO4·7H2O等盐类组成 。设计培养基的配方时,要使其Ph、营养状况尽可能接近藻种池培养液的状况,使接种后的藻体能迅速进入正常生长状态 。培养采收过程中要根据温度、光强、Ph及藻体形态特征不断补添新的培养液 。培养基的Ph一般在9左右 。(3)分级扩大培养 一般分为藻种培养、扩大培养、接种、大池培养 。接种量的多少一般以藻液OD(即藻液的光密度,用以表示藻体浓度)在0.1左右为宜,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经过4-5天培养,其光亮度达到0.8-1.0,即可进行采收 。
藻池管理 大池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是稳产高产的重要保证 。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定时测定记录气温、水温、PH、OD值,清除杂物,定时开关搅拌器 。藻种池和大池一般都要求装搅拌器 。搅拌不仅可以使藻池中营养物质分布均匀,避免池中深浅层藻体受光不匀带来的光伤害和光饥饿现象,同时还能排除过多的O2,减少因氧饱和而产生的光合抑制作用 。注意控制PH在10左右,方法是增加NaHCO3,增添或更换新鲜培养液,增加CO2的供给等 。注意控制温度,最适培养温度为25-35℃ 。
化学成分含蛋白质(60%),主要由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赖氨酸(lysine),蛋氨酸(methion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苏氨酸(threonine),色氨酸(tryptophane),缬氨酸(valine)等组成 。此外,还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青素,维生素(vitamin)A、B1、B2、B6、B12、E,烟酸(nicotinic acid),肌酸(creatine),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泛酸钙,叶酸(folic acid)及钙,铁,锌,镁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