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为什么不是东窗、南窗或北窗?


谢伤心望帝的邀请 。要回答你提出的问题真的感觉不是十分容易 。为什么?这要从风水学和典故等多个角度出发来解答 。
古人是十分相信风水学的 。认为住宅的走向是坐北朝南最为吉利 。第一、有和皇家宫苑相同的朝向 。皇家的宫苑都是坐北朝南的;第二、我国处于北半球 。特别是北方地区 。到了冬天 。朝南的宅基方向肯定最暖和 。又不像今天 。人口众多 。能有一片庄基地就不错了 。还敢乱挑剔?
从这种南北向宅基地的走向来看 。不难看出 。房子盖的位置就只有东边和西边了 。房子在东边的 。肯定会有东窗户的存在了 。房子在西边的就有西窗户的存在了 。在古代很难有南窗和北窗的出现 。
这一层意思解释透了 。下面的问题就好说了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为什么不说东窗呢?古代人也讲究一处宅基内上首和下首 。自然东边是上首 。一般是父母或者长辈住的地方 。做儿子的或是后辈只有住到西边了 。最有可能李商隐写这首诗时父母尚在 。或者他一直住在西房内 。
到了南宋 。又有一个典故:秦桧在谋害岳飞时 。时常在家中和王氏商量对策 。就是在东厢房 。后来秦桧死后 。经常给王氏托梦 。说在阴曹地府受尽折磨 。让王氏救他 。王氏就做道场 。道士见到秦桧时 。秦桧曾说过”东窗事发矣”之类的话 。后世就把东窗事发当做了设计陷害人的成语 。所以这东窗一词不是乱用的 。
现在就回到正题上来 。除了东窗 。也就剩西窗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当时住在蜀中 。他的妻子在长安 。所以下雨天他就仰望北方 。想到了住在西厢房的妻子 。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也正是李商隐的这首著名诗篇 。又形成了一个成语“共剪西窗” 。比喻思念远方妻子 。也形容夫妻互爱 。
其他观点: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以其时空交错的回环往复所造成的无穷韵味而名留诗史 。但细究这首诗的用语 。\"西窗\"似是一个古代文学中常出现的词汇 。与\"东窗\"、\"南窗\"、\"北窗\"共构了\"窗\"意象的隐晦涵义 。那么 。这四面\"窗\"究竟指代了什么呢?
到\"东\"、\"西\"、\"南\"、\"北\"所蕴含的意义 。在古代社会 。这四个方位与五行、时序与颜色都存在着观念上的联系 。例如秋天的西风 。春夏的南风 。西方与五行之\"金\"相对应 。我国的西部地区荒漠连绵 。如同一望无际的金粉金沙 。而西部的恶劣气候更是如同锐利的金器般直将划损人的面庞 。李清照有\"翠贴莲蓬小 。金销藕叶稀\"之句 。本意是\"旧时衣\"上用金线缝制的芙蓉图案由于磨损而脱落、稀疏 。但叶嘉莹先生在解释这句词时则联系到词作创作的的背景 。认为\"金\"更是代表了秋天的风 。使得\"菡萏香销翠叶残\" 。双关之解 。尤为巧妙 。因此 。《夜雨寄北》中的怀人之想自然也是在\"西窗\"生发而涨满\"秋池\" 。\"西窗\"的使用首先就满足了这种古代常识认知下的对应关系 。
不管是西窗所代表的秋 。亦或是秋季所生发的愁 。事实上都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和思维方式 。这种观念自中国古代神话作品便可见一斑 。无论是夸父逐日不成后身体化为山川湖泊 。日月星辰 。还是烛阴之神开目为昼 。闭目为夜 。都是将人类自身的感受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进行联系 。在当今时代来看 。这种思维方式十分幼稚 。但却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青少年时期浪漫热忱的想象与天真的情怀 。在这种悠久传说统摄下的\"西窗\"之说也称为中国古代文人不言自明的典实 。流传于一代又一代的雅丽墨香之中 。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为什么不是东窗、南窗或北窗?

文章插图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为什么不是东窗、南窗或北窗?

文章插图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为什么不是东窗、南窗或北窗?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我是文开石 。我有靠谱的答案 。
先给结论:西窗不是什么简单的写实 。是习惯的一种表现手法 。
原文如下: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这首诗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夜、雨、相思 。
“西窗”常用来表现”深夜“的时间节点 。日月想追不聚首 。东起西落 。从西窗看到月亮的时候 。都是后半夜 。夜色已深 。所谓”月上西窗“ 。
深夜中 。或感怀、或相思 。更衬托幽深、孤独、凄凉等气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