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情怀都包括哪些内容?


何谓普世情怀?人们对此各有见解 。说法不一 。但随意便用了此说辞 。却常常是一致的 。其实既然是普世 。那就应当是无有边界、范围 。不限于某一地 。某一时 。某一国 。某一种族 。否则 。何以为普世?我以为 。所谓的普世情怀 。应当具有以下特质:
【普世情怀都包括哪些内容?】一、心包太虚 。周遍沙界 。
若具普世情怀 。首先就必须具有大心大量 。通常我们的思维不免被时间、空间等概念所拘 。更容易只认知当下的身份 。或为某一国的公民 。或为某一民族的分子 。从而自觉不自觉地画地为牢 。束缚了心胸和眼界 。因此 。要想拓展心量 。就必须打破所谓东南西北 。四维上下的局限 。让心大到能包太虚 。量大到能容纳整个宇宙的大千世界 。只有这样 。我们的眼皮底下 。才不会仅仅只看得见一个社会 。一个国家 。甚至只有我们所在的这个三维空间 。唯有记住我们是宇宙的公民 。方能减少妄想、分别、执着 。以一颗清静、平等的心 。与这个世界相处 。为这个世界服务 。
二、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
所谓无缘大慈 。即不以特定的人为对象 。将慈心遍及一切众生 。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正可谓是无缘大慈的一种体现 。
所谓同体大悲 。即视宇宙间的一切众生皆与我同体 。从而以众生的苦为自己的苦 。感同身受 。休戚与共 。儒家所说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正可表现同体大悲的胸襟 。至于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的悲愿深心 。更是同体大悲的极致 。
我曾经看过一则令人十分动容的故事:
在一次围战中 。一个士兵正要用枪打死一位老喇嘛时 。老喇嘛对那个兵说:“你可以等一下吗?”
“早晚也是死 。为什么要等?”那个兵说 。
他的话还未说完 。喇嘛已腾空而起 。飞上数丈 。霎时又坠落下来 。落地时竟是盘腿而坐 。原来他已经进入禅定 。神识脱离而圆寂了 。喇嘛为什么瞬间坐化呢?原来在佛经记载 。杀阿罗汉出佛身血者都要堕入无间地狱 。这位喇嘛悲悯要弑他的小兵 。为免他造下恶业 。宁可提前结束自己的今生 。
这就是真正的无差别对待的普世情怀:不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也不论他是哪一个国家的人 。哪一个种族的一份子 。朋友也罢 。仇敌也罢 。苦痛的也罢 。落难的也罢 。自私的也罢 。痴情的也罢 。愚昧的也罢 。充满仇恨的也罢 。乃至于杀戮者与被杀戮者 。放纵者与沉溺者 。贪婪者与不知足者 。每一个不完满的人不完满的行为……都能平等以待 。无有任何分别 。使慈悲之心如同满月 。清辉遍照大千世界 。无有遗漏;令关怀之情一如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 。
三、无我利他 。勇于奉献 。
没有无私无畏的精神 。是无法拥有普世情怀的 。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深情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奉献之情 。然而此情虽然豪迈动容 。但他仍然属于家国情怀的范畴 。离普世的情怀尚有距离 。
我特别喜欢近代史上的高僧虚云老和尚的一首禅偈:“为教群迷登觉岸 。不辞微命入炉汤 。众生无尽愿无尽 。水月光中又一场 。”老和尚这种为让一切有情众生早登觉悟的彼岸 。愿与生命相许 。不惜赴汤蹈火的大无畏气慨 。正是真正的无我利他 。勇于奉献的心声 。更是普世情怀的最好诠释 。
四、海纳百川 。接受包容 。
《庄子·天下》中有言:“常宽容於物 。不削於人 。可谓至极 。”具有普世情怀的人必定有包容之心 。因为唯有包容 。才有可能和平共处、彼此相亲的可能 。也唯有包容 。才有可能在相互宽容谅解中求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大至于国家 。小至于个人乃至于某一行业 。无不如此 。能以大度兼容 。则必定能万物兼济 。所以无包容之心 。必难普世济人 。不能普世济人 。则普世情怀更是无从谈起了!
五、品行高远 。智慧丰盈 。
一个人唯有品行高远 。才会知恩报恩 。才有可能坚守节操 。并用智慧、品德和勇气 。给予这个世界和他人与光明;一个人也唯有智慧丰盈 。才有可能洞悉宇宙人生的真正意义 。把握自然规律 。从而具备不畏生死、不屈不挠、利乐有情的精神 。使生命迸发出璀璨的光辉 。可见普世情怀不可缺少这一关键环节 。
其他观点:
浅见如下 。恕我拙言:首先 。要有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胸怀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观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