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躬耕时期,刘表和曹操辖管的南阳郡郡治分别设在哪两座城?


在躬耕地问题争论中 。对“躬耕于南阳”的认定是一个核心问题 。“南阳说”认定很简单 。南阳就是南阳 。战国末今南阳市区所在地就被人称为南阳 。秦置南阳郡 。郡治宛县 。被用南阳代指的记载比比皆是 。地理位置从未改变 。名称也从未改变 。而“襄阳说”的专家就不一样了 。“南阳必须在汉水南岸的隆中”“南阳位于襄樊一带” 。为了隆中属于南阳 。绞尽脑汁 。费尽心机 。战国时期 。秦王灭楚 。在汉水以南设南郡 。泥嘴属中庐县 。万山属襄阳县 。但襄阳专家非要擅自把这个夹缝以南的小山村(无名)留给六年以后设立的南阳郡 。西汉时期 。“襄阳有阿头山(陵之大者曰阿)” 。但襄阳专家不承认襄阳最高的(隆中)山为阿头山 。偏偏指万山东边一个三层楼的小山包为阿头山 。让人贻笑 。其心机路人皆知啊 。东汉时期 。尽管众多史书(包括习凿齿)均明确指出“自汉以南为南郡 。自汉以北为南阳郡”(习凿齿语) 。但视而不见 。睁着眼说这一段汉水“犬牙交错”(能把这么明确的记载说成犬牙交错也算本事) 。还拿与南郡八竿子也打不着的武当位于汉水以南(在这里专家东西南北也分不清了)来证明隆中属于南阳郡 。等建安十三年曹魏设立襄阳郡 。汉水北岸的樊城一带设立鄾县、邓城县了 。隆中还是不能属于襄阳 。一定要属于南阳 。而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的时候 。明确指出“今天下三分” 。但二十年前设立的襄阳郡还是不能承认 。说诸葛亮“坚持大汉的行政区划” 。真是奇怪 。“建安十三年”不是汉献帝的年号难道是曹操的年号?襄阳郡不是大汉的行政区划 。难道是西晋的行政区划?还用诸葛亮坚持吗?刘备认命关羽为“襄阳太守”难道是蜀汉的区划?而且还说“今天下三分”不是诸葛亮上《出师表》的全国局势而是诸葛亮在展望历史 。靠!“襄阳说”替诸葛亮想的也太多了 。一到他老人家这里襄阳的地理和时光就是一团乱麻 。到了西晋 。邓县划归义阳郡管辖 。与隆中隔着邓城、鄾二县 。但还是不行 。隆中还是要归南阳郡邓县 。看看地图 。你让义阳郡的邓县怎么往南插过鄾和邓城 。插过汉水去管辖隆中这个小山村 。不知道这个只有二十亩地的小山村怎么这么重要 。管辖襄阳城边几百年了 。南阳郡在“襄阳说”这里就是不能放弃这二十亩地 。而宛县改名南阳以后 。唐代刘禹锡的“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白居易的“鱼到南阳方得水”也不是南阳 。那还是汉代的南阳之邓县隆中 。真让人无语 。而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说的“襄阳之隆中”也不对 。说这是宋代的行政区划 。是司马光用宋代的行政区划去写汉代历史 。请问 。宋代有《资治通鉴》里记载的“荆州、南郡、安众、冠军”这些区划建制吗?更离谱的 。襄阳有个“飘逸的历史” 。大言不惭的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宋代)用晋代的行政区划记载汉代的历史(够乱的 。让我静一会儿)” 。一直到明代、清代 。左宗棠的“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里的的南阳也不是当时南阳 。而是襄阳隆中(真搅劲 。以后历朝历代的南阳都没法说了) 。襄阳说的观点就是:不论哪个朝代的人提及“南阳” 。那一定是东汉末年曹操设襄阳郡以前的南阳郡 。所有古人必须符合这种匪夷所思的怪异思维 。请问 。唐代和清代的南阳和汉代的南阳一样吗?唐代新野以南就是襄阳郡 。襄阳人为了躬耕地拼命往南阳靠已经到了如此下作的地步了 。无论是谁 。不管在哪里 。这些历代大文豪满脑子都是汉代的行政区划 。都是汉代的思维 。脑子没毛病吧?总之 。在隆中归属这个问题上 。襄阳专家是尽了心的 。不管什么时候 。隆中必须属于南阳 。甚至不惜大放厥词 。有“许多人不懂装懂 。不知道三国时期襄阳是属于南阳的”“南阳在襄樊一带”这样令人笑掉大牙的“惊世骇人的高论” 。我等也是服了 。为了一个隆中 。什么没有底线的论调都有 。这样的“病态文化”的专家配谈“国学文化”吗?
其他观点:
鹧鸪天.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诸葛亮躬耕时期,刘表和曹操辖管的南阳郡郡治分别设在哪两座城?】阿头山上欲断魂 。
借问陇亩何处有?
方园遥指襄王坟 。
子不孝 。挖祖坟 。
襄王地下切齿恨 。
强拉躬耕阿头山 。
孔明千年泪沾襟 。
其他观点:
公元199年 。张绣率众投降在官渡屯兵的曹操 。宛城没有张绣兵和曹操驻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