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本子上面写过小说吗?


写过好几部 。都是用本子写的 。不过比你这个本子好看 。我的是皮质的笔记本子 。内页不错 。看起来有想写的欲望 。写本子最好不要用彩色的写 。用黑色中性笔写看起来不伤眼睛 。手写小说发在电脑上很麻烦 。相当于重写一遍 。所以我好几部都是懒得打到电脑上就没有发表了 。现在一直都放不下对本子的热爱 。

你在本子上面写过小说吗?

文章插图
一.曾经因为码到电脑上不方便而放弃签约 。
我记得自己有一部小说是传到网上的 。当时网站都发来签约通知了 。结果我的字迹太潦草 。改起来费劲自己给放弃了 。还有一部也是没时间改 。断更了几章 。申请签约没有过 。然后也放弃了 。还是当爱好来玩比较自由 。想写多少写多少 。听说现在小说日更一万 。简直太神奇了 。我爆发的时候确实能写一万 。但也不能每天都那么多吧 。都是看心情的 。
你在本子上面写过小说吗?

文章插图
二.用本子写小说随心所欲 。用电脑总是漏字、错字 。
在本子上写小说有个好处就是手和大脑可以同步 。我试过一边想一边用电脑写 。效果没有手写好 。因为电脑靠打字 。想得入神时总是选错字 。回头再改好麻烦 。毕竟是自己写的 。再看几遍难受 。用本子写想到什么写什么 。还不用担心停电 。但是只能当爱好 。本来可以拿去打字的店里让人打上去的 。觉得自己的作品被别人打一遍很别扭 。就放弃了 。现在喜欢在本子上写小说的大多都是学生 。我算是一个另类 。谁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本子呢 。
你在本子上面写过小说吗?

文章插图
三.用本子写小说可以顺便画插画 。
平时有这些爱好其实没有什么不好 。我心情不好或者无聊时喜欢手写小说 。然后画些插画配一下 。我插画的水平也是时好时坏 。两张画看着像是不同的人完成的 。感觉自己没救了 。虽然不能用来赚钱 。但是得到放松了 。也算是一种娱乐吧 。跟大神肯定是没法比的 。这个习惯我应该能坚持下去 。现在房间里堆了好多手稿 。不知道自己老了看到是什么感受 。
其他观点:
五十岁以上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 。可能都在本子上写过小说 。
你在本子上面写过小说吗?

文章插图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 。也是文学繁荣复兴的时段 。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大师级的作家和经典作品 。受此影响 。很多年轻人都是文学的追梦人 。
你在本子上面写过小说吗?

文章插图
当时的经典文学作品 。相信不少人都读过 。比如 。刘心武的《班主任》、王蒙《春之声》、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古华《芙蓉镇》、张贤亮《男人一半是女人》、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阿城《棋王》、池莉《烦恼人生》等等 。
你在本子上面写过小说吗?

文章插图
我也是那个时期喜欢上文学 。也做过文学梦 。当然 。到现在充其量也只是个文学爱好者 。
那个时候学写小说 。既没电脑也没有手机 。基本上都是在本子上或稿纸上写 。是唯有的写作形式 。以至于还得一个雅称“爬格子” 。
(网图侵随删)
其他观点:
【传媒札记类话题】
谢邀 。我一向坚持说 。既然文如其人、风格即人 。那么读书就读原著 。这就等于读人生——读哲学、读数学(法兰西高等中学基本分类 。其他学科由此细化);而阅读人物传记不如阅读回忆录 。阅读回忆录不如阅读彼时信札 。阅读彼时信札不如阅读当天日记??少一些阅读文摘 。那样容易拾人牙慧 。清醒地上互联网 。切忌把虚拟当真 。换言之 。只有用日记信札印证的人物传记和回忆录 。才更耐读一些 。家严生前叮嘱子女每天必须要记日记 。儿子当合同制工人跟汽车装卸砖瓦砂石 。一车5角钱 。最多时一天7元钱 。也恰是读高尔基深知底层、读红楼梦认识上层的开端 。日记似记工分;又当采访人员养成职业习惯以新闻五要素为主体做采访本和剪报册 。充当日记 。编纂国家级志 。更使其对资政、教化、存史 。产生颠覆认识 。
你在本子上面写过小说吗?

文章插图
家严较早留赠给子女唯一一笔遗产 。也是极左年代最早使子女粗知新文学史料弥足珍贵的手抄本??1975年10月26日开始 。父亲为儿子专门撰写了一部遗嘱性质的传记;又由他事先指定的若干亲友 。一个寄给另一个 。接续传递十几人 。逐个阅读;大家身处天南地北 。分散全国十几个地方居住 。现在 。那份自传原稿落在谁人手里已不得而知;因为他事先指定的若干个亲友的名单随着那自传原稿寄了出去 。中途的命运怎样 。也只能拿到名单一个一个地去追问 。可是名单和原稿是始终在一起的啊 。况且当时气氛恐怖??而中途任何一个人辞世也会断线 。这正是儿子对父亲一生及其著译展开研究的蓝本 。儿子绝不会因为血缘关系一味感情用事 。所以迫切地需要引入客观证明 。即与他同时代人的日记、书信、照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