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谁取经更困难,受苦更多?


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西行取经 。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 。都很困难 。都吃了很多苦 。相比起来 。法显显然更困难 。更苦 。法显取经在前 。玄奘取经在后 。
后秦时期 。法显等五人矢志寻求天竺戒律 。于弘始三年(399年)自长安西行 。涉流沙 。逾葱岭 。备经艰险 。终于到达北天竺,中天竺等地 。法显在天竺得到了不少经典 。并学会了梵书梵语 。他又到狮子国(今锡兰)搜求典籍 。然后从海道归国 。东晋义熙八年(412年) 。法显返抵青州 。第二年到达建康 。法显译出所获经典百余万言 。还把亲身经历三十余国的见闻写成《佛国记》(又称《法显传》) 。《佛国记》是一部研究古代中外交通的重要著作 。也是研究法显所历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兰等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
唐朝初年 。玄奘(596 。一说602年一664年)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僧人 。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 。为了解决“纷纭争论 。凡数百年”的佛性问题 。毅然西行求法 。他克服了种种困难 。往印度取经 。回国后 。译成经论七十五部 。共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他和弟子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记述他所亲历一百一十一国及得之传闻的二十八国的山川,风俗,宗教传说 。是关于西南亚及中亚等地的历史,地理重要文献 。
总之 。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西行取经都经历了千辛万苦 。一方面 。他们除了翻译佛教经文 。传播教义 。另一方面 。还带来了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中亚等地的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关于医学,音韵学,逻辑学的知识 。还留下了哲学著作和大量的艺术遗产 。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宝库 。

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谁取经更困难,受苦更多?

文章插图
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谁取经更困难,受苦更多?

文章插图
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谁取经更困难,受苦更多?

文章插图
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谁取经更困难,受苦更多?

文章插图
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谁取经更困难,受苦更多?

文章插图
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谁取经更困难,受苦更多?

文章插图
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谁取经更困难,受苦更多?

文章插图
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谁取经更困难,受苦更多?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引言:在交通不发达的时候 。去哪里都是一场跋涉 。更何谈是没有多少人走过的路 。可能以我们现在的想象很难get到古人出行的困难 。但是从古代的诗词里 。道路艰难 。出行的不易 。还是可以管中窥豹的 。比如《蜀道难》里描述蜀道的艰辛: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
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谁取经更困难,受苦更多?

文章插图
这就是古人的交通状况 。一个蜀道已经让李白举步维艰 。更何况少有人走的路了 。法显和玄奘一样从长安出发(今西安市) 。一路往西 。经过沙漠 。进入印度境内 。法显比玄奘更早走了这条路 。那么就是说 。真正的西行鼻祖应该是他 。总体来说 。开拓者总是肩负更多的东西 。毕竟没有前人做榜样 。一切都是靠自己的经验在不停向前 。
一、法显的西行路
法显的西行并不算寂寞 。他和几位僧人结伴而行 。从长安一路向西 。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焉耆附近) 。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 。南越葱岭 。取道今印度河流域 。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 。再返巴基斯坦境内 。后东入恒河流域 。达天竺(今印度)境 。又横穿尼泊尔南部 。至东天竺 。在摩竭提国(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留住3年 。学梵书佛律 。
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谁取经更困难,受苦更多?

文章插图
法显西行之路
虽然我短短几句就把他的西行路叙述完了 。但是其艰辛可以想象 。不说其他的 。光是一个帕米尔高原就会让人望而生畏 。此处地形非常复杂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鲜有人居住 。只是在一些河谷平地中居住着一些牧民 。在这里过着放牧生活 。人迹罕至的地方 。加上没有任何现代防护的情况下 。要走这一段路 。说起来就是短短一句话 。可是当时的情况肯定不会简单 。
《祐录》里记载:西度沙河 。上无飞鸟 。下无走兽 。四顾茫茫 。莫测所之 。唯视日以准东西 。人骨以标行路耳 。屡有热风、恶鬼 。遇之必死 。显任缘委命 。直过险难 。有顷 。至葱岭 。岭冬夏种雪 。有恶龙吐毒风 。雨沙砾 。山路艰危 。壁立千仞 。昔有人凿石通路 。傍施梯道 。凡度七百余梯 。又蹑悬絙过河数十余处 。仍度小雪山 。遇寒风暴起 。慧景噤战不能前 。语显云:“吾其死矣 。卿可时去 。勿得俱殒 。”言绝而卒 。显抚之之号泣曰:“本图不果 。命也奈何!”复自力孤行 。遂过山险 。凡所经历 。三十余国 。至北天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