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鸿 。大 。鸿儒 。指有学问的人 。即学者 。往来 。来往的人 。白丁 。喻指没有学问、没有地位的人 。也就是平民百姓 。这两句的大意是谈笑的都是些有大学问的人 。来往的人中没有一个是老百姓 。
这两句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 。
笔者在八十年代初就读了这篇文章 。那时候“阶级斗争”和“政治挂帅”还有余威 。“上纲上线”也时有发生 。当时的老师和一些评论者对这两句的解说是 。刘禹锡脱离群众 。鄙视劳动人民 。是地主阶级思想 。他热衷于低的趣味 。是由其反动立场决定的 。云云 。这个说法延续到本世纪初 。笔者后来教了书 。看了一些参考书 。也基本上沿用这一说法 。
到了2010年以后 。人们对这一句又有了新的说法 。综合教参等资料 。大致是说刘禹锡志趣高雅 。厌弃官场 。不同流合污 。甚至上通于《论语》中安贫乐道的颜回“在陋巷 。人不堪甚忧 。回也不改其乐” 。从而认为刘禹锡这种做法合乎儒家思想 。无可挑剔 。
【如何看待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认为 。评论一篇文章 。要从文章内容和作者当时的具体背景去分析 。不能想当然 。
首先 。刘禹锡所处的环境使然 。刘禹锡所处的唐代已趋衰落 。他参与王叔文改革使败而屡遭贬谪 。而贬谪之地偏远 。时间长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凄凉”之地 。“鸿儒”必定极少 。“白丁”肯定极多 。那么 。为什么不与“白丁”往来?我们从“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中似乎看出了端倪 。无用的 。只会媚人的“桃”可以喻指昏庸当朝者 。而不学无术的“白丁”当然是有所指了 。
其次 。从文章表达的手法看 。历来人们对“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修辞手法判断仅仅是对偶 。笔者认为这还是互文 。它与《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一样 。将军壮士有战死沙场的 。也有凯旋归来的 。同样 。刘禹锡交流思想的只有“鸿儒”没有“白丁” 。来往打交道的也只有“鸿儒”没有“白丁” 。作者为何如此远“白丁”?这肯定有所指 。作为一个长期做地方官的 。不与“白丁”往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白居易、柳宗元诗作中许多“白丁”推之 。刘禹锡其实与“白丁”交往还密切 。最典型的就是将巴山一带的民歌改造为固格式的“竹枝词” 。那为什么作者在《陋室铭》中明确拒绝“白丁”呢?这主要是为了体现主旨“唯吾德馨” 。“鸿儒”不仅学问高 。而且品德好;而“白丁”就是指不学无术这一类人 。这类人无才无德 。不往来也罢 。
其他观点:
我很喜欢刘禹锡的《陋室铭》 。《陋室铭》是作者被贬后 。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是面对以后简陋的生活学习环境的感叹 。作者以积极的态度 。采取的是文字对比法 。描述了身落世俗而远离世俗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赞美陋室抒写了自己的意趣 。作者的对比手法让人很容易想到他曾经写过的表达昔日车水马龙的王府大院或大户人家 。如今已然荒凉冷落的“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景象 。再说“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的提问 。鸿儒之“鸿”意同宏 。大也 。“儒”博学多识的学者 。“白丁”泛指平民百姓或没学问的人 。也指没有功名的人 。根据作者写过的文章来分析 。这里的“白丁”应该有文字的特定指向 。应该针对的是不学无术之徒 。意思是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 。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总之 。老漁以为《陋室铭》所渲染的是陋室不陋 。白丁不白的高雅境界和生活态度

如何看待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文章插图
如何看待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文章插图
如何看待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文章插图
如何看待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在这简陋的房子里有才识渊博的人畅言交谈无拘无束 。来往的没有阿谀奉承搬弄是非的小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