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一等奖


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一等奖

文章插图
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1
【年俗】
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国人都在过小年 。
如今,许多年轻人不懂得过小年的内涵 。过小年,也叫辞灶,作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每年都上天“开年会”,汇报这家人一年的道德表现,从老天爷那里领取对这一家人的奖惩 。因此,各家都十分重视辞灶仪式,除了给灶王爷供饺子、烧纸烧香,还用糖块、柿饼、蜜枣、花生、苹果等香甜的供品来供奉灶王爷 。所以,每家灶台旁边的墙上,都会贴一张灶王爷的年画,年画两边是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积善得福,这项民俗活动使人们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和道德指引,包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
辞灶,是年俗文化的序曲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连串年俗接连不断 。从城市到乡村,“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断响起,年味儿越来越浓,过年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在鞭炮声的催促下,亿万中国人像潮水一样在中国大地上四处涌动 。
我们不妨从空中俯瞰中华大地,亿万人次向着不同的方向奔走,所有的铁路、公路、水路人潮汹涌,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盛大景象 。而推动亿万人向四面八方奔涌的超强动力,是那抹乡愁,是萦绕在每颗心间的丝缕亲情 。
辞灶之后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叫做“办年” 。添新衣,蒸馒头、做花馍、做豆腐、做年糕、做发团、炸鸡炸鱼炸肉、买酒等 。这一系列物品,都能通过谐音表达对幸福的期盼、对未来的祝愿 。
面对丰盛的物质生活,人们的情感进一步发酵 。过年了,该孝敬一下父母了,一块肉,一袋面,一瓶酒,一件新衣,不论多少,不论厚薄,都是儿女的感恩之心 。尤其那些在外的儿女,不论远的近的,纷纷踏上回家省亲的路 。这种氛围像温室,催发了人伦亲情,慈孝仁爱之心趁着节日的温度在中华大地上弥漫、荡漾 。还有很多人趁着这种氛围,看望七姑八姨、三朋四友,重温久违了的情感 。更有一些人,把这种情感延展到社会层面,去看望孤寡穷困人群,送去人间的关爱 。
年俗,行进在天寒地冻的时节;人心,荡漾在暖意升腾的阳春 。
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2
【儿时的年味】
【幸福春节感恩常伴的征文一等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过年总能勾起人们对岁月的感怀,对时间飞逝的感慨 。童年记忆中的年味,总是那么的浓郁,让人久久不能忘 。
俗话说“进了腊月就是年”,我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跨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 。在农村真正能感受到浓浓年味的还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年货就是从这一天起开始采购的 。到了赶大集的日子,人们都欢天喜地地忙碌起来,集市上人山人海,年货琳琅满目,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一趟趟地往家搬东西,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所以买年货这天也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妈妈会大方地拿出一部分年货给我吃 。糖块是孩子的最爱,每次我都会偷偷多拿两块,虽然只是硬硬的水果糖,但吃起来无比香甜,回味无穷 。
接下来几天人们就开始忙着炒瓜子,炒花生,杀鸡宰鹅迎接新年 。一转眼就到了除夕,这一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贴福字、贴春联,妈妈做完早饭就开始熬浆糊,贴福字和春联这件事情都是我和爸爸来做的,虽然冬天很冷,我的小手冻得红红的,但是内心却充满了喜悦 。一张张大红福字,预示着“福来到”,对联和年画无不透着吉祥与喜庆 。
在我记忆的深处,糖醋水和冻梨是让我最回味的两样美食 。每年除夕夜,妈妈都会冲上两碗糖醋水,化上几个冻梨,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享用,一碗糖醋水下肚,酸酸甜甜满满幸福的味道;冻梨要放在水里解冻之后才能吃,在梨表面结了一层晶莹剔透的冰,用手指轻碰冰壳,冰就碎了 。咬破梨皮,吸着梨汁,好像舔食蜜糖一样,梨肉酸甜软糯,非常好吃,梨水顺着嘴角滴到衣服上,我也顾不上擦 。
第二天一大早,那鞭炮声就此起彼伏,浓浓的年味,在此刻已被渲染到极致了 。吃完早饭我就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和邻居们拜年,跟着大人们走东家,串西家,既能吃着糖块瓜子,又能收到压岁钱,这可是一年中最让人舒心惬意的时刻 。
儿时的年味,在我心里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年年翻阅,年年温馨 。感恩父母,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新年,让浓浓的年味永存心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