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中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既给政策又拨钱,在科普宣传、加大中药报销比例等方面施行诸多扶持举措,“力挺”中医 。但目前,基层中医发展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
    由于机制的问题,某些公立医院里的中医师缺乏竞争压力,技术水平高低与待遇关系不大 , 就滋生了惰性,不思进?。?甚至逐渐蜕变成“混中医”等退休 。
    痛定思痛 , 笔者想起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认为,虽然国家扶持政策基本到位,但“剃头挑子一头热”不足以让基层中医走出困境 。“打铁先得自身硬”,在抓住机遇同时 , 须先解决基层中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使基层中医走向振兴、繁荣 。
    笔者建议,解决中医自身问题 , 应奖励与鞭策并举 。
    “捆住”手脚 练硬功夫
    目前,部分基层中医基本功较差,对中医经典生疏,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也不全面,所处方药不循章法 , 疗效不佳,于是就对中医中药失去信心 。有的改行另谋他业 , 有的转学西医,成了“西不西 , 中不中”的医生 。对此,笔者建议出台规定,对常见病、多发病 , 中医必须用中药解决问题,除重症外,不得混用西药 。逼他们去“琢磨”中医 , 钻研中医,经日久磨砺 , 临证用药就能得心应手 。而每每亲手治愈疾病时,坚定中医的信念就油然而生 。
    有报道称,国内一些中医到国外去开诊所 , 因所在国法律规定只能用中药治病,反而让这些中医刻苦攻读经典 , 研究中医,水平比在国内提高得更快 , 开办诊所也取得成功 。
    奖实干者 促后进者
    选择中医为业,就意味着要在书堆里终生“精勤不倦” 。而目前部分中医有了某些资历后,就产生了“到站下车”松口气的思想 , 不再勤勉读书,缺乏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敬业精神 。
    因此 , 政府应出台奖励实干中医的政策 。如经严格考核可提前或破格晋升职称,让实干的中医得到实惠 , 让后进中医产生危机感而奋起直追 。只有让实干中医得“甜头”、有“奔头”,后进中医断(偷懒)“念头”、吃“苦头”,才能疏通成才路 。
    如1979年,国家出台中医药人员选拔考试,报考不受资历限制,经严考合格者,给予大专院校毕业生同等待遇 。当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 举国上下掀起中医热,中医素质普遍提高 。笔者身边一位村医被录取后 , 分配到县级医院工作,户口改为“农转非”,让周围中医学员艳羡不已,也暗下决心学好中医 。
    晋级论文 宽严并施
【“力挺”中医】     基层中医普遍文化素养不足,晋级撰写论文是最“挠头”的事儿;尤其,晋升高级职称要求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两篇以上,对大多数基层中医是“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 , 就动用各种关系以达到晋级目的 。
    笔者建议,基层中医晋升高级职称 , 论文标准可适度放宽至省级期刊,但必须是自己动笔,不得弄虚作假 , 严加审查确认真实即可 。而且论文内容要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核心,如此,既能响应“读经典、做临床”的号召,又能提高文化素养,提高中医素质,一举两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