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健康 总对孩子说“不”会压制创造力】
文章插图
为什么许多中国孩子缺乏创造力和自主意识,不能快乐、乐观地生活?其实,许多答案就藏在家长每日与孩子的互动中,下面这5个想不到的日常举动 , 就可能阻碍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
1.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成长阶段特别喜欢玩泥巴、沙子 , 或在野外乱跑、在地上打滚 。这时,几乎所有家长都会下意识地阻止:“太脏了,不许玩!”
解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 。英国牛津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心理和儿科部主任约翰·理查说:“充分的科学证据显示,让孩子在游戏、运动中随心所欲地弄脏自己,有助于身心健康 。”家长这种行为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 , 阻断了孩子对自然界的认知,缩小了探索空间 。因此,家长不妨陪孩子一起在野外游玩,适时教给他们一些知识 , 同时避免受伤 。
2.孩子想自己拿着勺子吃饭 , 却笨拙地弄得到处都是 。这时妈妈一把夺下勺子说:“别玩了,弄得到处都是,妈妈喂你!”
解读:像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是孩子最早锻炼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机会 。此时若家长因不耐烦或误解孩子在玩而粗暴打断,并且代劳,就容易扼杀孩子的独立意识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坐在专用的、高矮合适的椅子上 , 盛上小半碗饭,耐心地让孩子自己吃下去 。若不小心弄到外面,切不可不耐烦地批评呵斥 , 而要纠正孩子拿勺子等的姿势,并给予鼓励 。
3.吃完饭,孩子步履蹒跚地走到厨房,伸出小胳膊,说:“妈妈,我帮你洗碗 。”妈妈却不耐烦地打断孩子:“一边玩去,把衣服弄脏了,还得我给你洗 。”
解读:孩子眼里的劳动原本就像游戏一样,既好玩,又能学到技能,从而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但家长的话却会让孩子认为,劳动是不愉快的苦差,以致成年后都不爱劳动、不爱干净 。家长在孩子表现出劳动热情时 , 切不可粗暴拒绝 。不妨帮孩子开小水流,让他踩在小板凳上,看着他洗碗 。如果水溅到身上或不小心打破碗,一定要赶紧安慰、鼓励,以免让孩子害怕劳动 。
4.孩子上学时,多数家长会说:“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不懂的不要乱讲 。”
解读:中国传统思想是隐忍、含蓄的,因此大多数家庭在教育思想上偏于收敛,不让孩子练习说话,生怕老师说、同学笑话 。结果让孩子变得只知道接受、从众,缺乏创造力,甚至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应鼓励孩子不懂就问,而且要当面问,但要提醒孩子讲礼貌,比如问前举手等 。
5.中国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莫过于:“你读好了书就行,什么都不要你做 。”
解读:中国人大都希望孩子搞好学习就行 , 对思想品德、劳动意识不重视 。但一个心理健康者,除了智商高 , 情商、动手能力等都很重要 。因此,家长不要放弃这些培养孩子责任感的细节 。多鼓励孩子做家务、交友等 。
推荐阅读
- 离婚可以要求青春损失费赔偿吗
- 珍珠李鲜花
- 职务作品著作权侵权 职务作品著作权侵权怎么处理
-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纷纷什么意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出自哪里
- 拘役是否可以适用缓刑? 拘役不适用缓刑吗
- 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 如何提高记忆力
- 下雪骑电瓶车安全吗
- 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节的作文范文
- 最高法盗窃罪相关解释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