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信撤回消息的时间只有两分钟?


移动互联网时代促使人人处于一个信息异步处理的时代 。大部分人都会过一段时间才会去处理消息 。相比之下 。两分钟的时间看上去有点太短了 。常常遭遇到想撤回的时候才发现已经超过有效期的窘境 。

为什么微信撤回消息的时间只有两分钟?

文章插图
【为什么微信撤回消息的时间只有两分钟?】那么 。我们需要设定撤回期限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
在双方对话中 。如果不设定撤回时间 。就会产生两个危害:
那么撤回时间为何是2分钟?不能更多或更少吗?
对此 。微信产品团队进行大数据分析后认为 。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 。2分钟是从接收到阅读一条信息的平均时长 。而撤回时间在2分钟内 。会最大程度保持上下文完整 。给人一种稳重的用户体验 。
相比设定时间限制 。为何不在撤回功能中提示对方已阅呢?
尽管2分钟是从接收到阅读信息的平均时长 。但我们都无法获知 。接收方到底会在哪一刻阅读到发出的信息 。这就会导致撤回功能有时候并不能那么及时 。从而陷入了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疑问 。
那么 。为何微信不在撤回功能中提示对方已读的提示呢?这样信息发送者就可视情况来选择是否撤回了 。
如果存在阅读提示的功能 。那么接收者就会知道发送者已经知道他看到了对方想要撤回的信息 。这种场景会让双方更加尴尬 。
更多的时候 。接收者并不想让发送者获知其是否已经阅读了信息 。比如常见的员工老板群中 。老板发送消息后 。若能发现员工已阅读该信息却不回复(比如在约会等) 。那么日久天长 。老板难免会对员工产生不满情绪 。
但如果不提示已读未读 。老板就不知道员工是否在线 。员工也就不用时刻盯着手机了 。
这些设置背后的产品理念是 。微信不希望给信息的接收者带来压力 。相比于发送者和接收者 。微信更重视接收者的体验 。
为何微信撤回信息要出现文字提示
既然撤回信息给用户提供了一种后悔药 。为啥吃完后还要留下“某某撤回了一条消息“的提示“标签“呢?
微信的消息撤回有点像邮件的撤回 。在发出去的那一刻 。其实已经在锁屏处“通知“到对方了 。所以很难做到无痕 。
以苹果手机为例 。只要把微信的“通知显示详情“打开 。并允许手机显示微信“通知” 。那么即使对方撤回的信息 。也可以在苹果手机“通知”上查到:
为什么微信撤回消息的时间只有两分钟?

文章插图
信息发布会一定会留有痕迹 。如果接收者收到通知但打开后发现没消息 。以为丢失消息 。反而要发送者重发一下 。这会让双方更加尴尬 。
另外 。在一些商务谈判或者借贷等特定场合 。如果撤回信息无文字提示 。则将会导致对方利益受到损失 。比如知乎网友提到的借贷问题:
为什么微信撤回消息的时间只有两分钟?

文章插图
从功能开发角度来说 。撤回功能的诞生是为打错别字或者发错人等正常使用场景考虑的 。对于那些特殊的场景(比如情侣吵架等等) 。用户在信息发出前还是尽量克制情绪 。避免“冲动行事” 。以免错过撤回时间 。不幸酿成“杯具” 。
其他观点:
早在4年前 。微信5.3.1.16版本更新的时候 。就加入了消息2分钟内可撤回的选项 。直到今天 。这个功能依旧存在 。时间也没变 。还是2分钟 。
为什么微信撤回消息的时间只有两分钟?

文章插图
有些人就抱怨啦 。有时候自己说错了话 。发错了图片 。或者选错了联系人 。没有及时处理 。到时候想挽回都来不及 。还要特意去解释下 。
既然微信可以撤回已发送的消息 。为什么不延长可撤回的时间呢?
市面上也流行很多说法哈 。比如老话讲:“说出去的话 。泼出去的水” 。说话前多过过脑子 。不是什么事都可以挽回 。给你机会 。但也有限制 。
还有人说 。微信聊天要是随时可以撤回 。那我管你借了钱 。写个借条 。然后再再撤回 。一波操作下来 。不留蛛丝马迹 。所以啊 。不留点证据怎么能行呢?
还有人认为 。2分钟出去了 。收到消息的人 。也应该读完了 。这时候撤回消息 。必要性也不大了 。并且如果你频繁的撤回消息 。会让人觉得你这人说话不算 。总是给自己留机会 。给人一种不可信的感觉 。
为什么微信撤回消息的时间只有两分钟?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