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乾万 , 男,71岁,1943年生,重庆市江津区人 。幼时家贫,初中毕业后先后拜师当地名医李彦之、贵州遵义名医曾妙方 。1971年在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当乡村医生,1987年取得当地的行医资格,并开设诊所至今 。擅用中医药诊治心脑血管疾病、脾胃病、风湿病和妇儿疾病,疗效显著 , 并经常减免患者的医药费,深受当地群众尊敬 。和很多乡村中医师一样,1987年 , 44岁的刘乾万开始在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开了间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诊所——“刘乾万诊所”,这一干就是27年 。作为坚守在乡镇的乡村中医师,刘乾万从没有后悔过,现在,他依然在那里坚守 。刘乾万告诉采访人员:“虽然没有像其他出去的医生那样多挣钱,但是用自己的技术为当地百姓减少疾苦,再穷再累我也心甘 。乡村交通不便,乡亲们看病条件差,他们需要我,我就在小诊所里坚守阵地 , 多年来我一直这么想,谁劝我都不会改变 。”
刻苦攻读 , 56岁获从业资格证
作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大夫,读书学习,考取执业医师资格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刘乾万这条路却走得曲折而漫长 。他十几岁就跟师学徒,那时年轻,精力体力都充沛,从问病情、望舌苔、摸脉,他都细心体会,更下工夫苦读中医古籍,背汤头歌诀,学到老师的经验 。
【刘乾万 擅用中医药诊治心脑血管疾病】 从1971年起,刘乾万在油溪镇任乡村医生10余年 。他发现仅靠所学的知识难以应对多种常见病、多发?。谑撬蚶粗幸揭└叩仍盒9婊滩南低逞? ,订阅多种医学报刊杂志,起早贪黑地攻读,并坚持写读书心得 , 还常向老专家、老教授请教疑难杂症的诊治方法 。这段边学习边实践、边琢磨边总结的经历,让刘乾万不仅医术上大有长进,而且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 。
1984年,他参加《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学院函大学习3年,并顺利通过考试 。那批学员入学时8万多人,三年后最终毕业人数仅有4万,少了一半,刘乾万硬是坚持了下来 。与此同时 , 他还报名参加了当地的行医资格证考试,最终顺利过关,成了一名具有当地行医资格的中医师,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诊所也开了起来,那一年是1987年 。1999年 , 全国实行执业医师制度,所有从业人员均要参加执业医师考试 。刘乾万不属于免考范围,因此他以56岁高龄参加执业医师考试 。为了备考,刘乾万出诊完毕,便像个小学生似的,坐在书桌前,一边背一边写,一边查资料,不管严寒酷暑,他都雷打不动 。有时 , 暑热难耐 , 刘乾万挥汗如雨,家人劝他歇一歇,毕竟是年过半百了,身体要紧 。刘乾万说:“我是老了,记忆力、眼力都差了 , 但是我不能服老、服输,我多下点工夫呗!”
刘乾万凭着一股韧劲和扎实的基本功,在当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 , 以365分的成绩拿到执业医师证,他的成绩已超过很多专业毕业生 。
技艺娴熟 , 乡亲看病都找他
8月22日,上午10点半,刘乾万给第9个病人抓完药后,坐下刚端起茶杯 , 这时,一位50岁男子走进来 。“刘医生,我刚旅游回来,觉得有点心慌、心跳,提不起气 , 你帮我看看可好?”“好,你坐下来,我摸摸脉,看看舌头再开药 。”此男子名叫周仁贵 , 是刘乾万的老患者,2年前患心肌梗死,在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仍频发心绞痛 , 每天10余次,每次5~10分钟,发作时心前区疼痛难忍 , 面色青紫,浑身汗出,十分危急 。未发作时,稍活动即感心累 , 西药吃了不少,症状却没有明显好转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刘乾万诊所 。刘乾万见其面色白浮 , 口唇青紫,舌淡苔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除了心慌憋闷 , 还伴有便溏怕冷等表现 。刘乾万辨为心阳虚衰,心脉瘀阻,给予附子理中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味 , 首次附片用量30克,此后逐渐加量并嘱久煎,服中药3个月,心脏症状消失,面色如常人 , 大便也恢复正常 。此后,一有不适 , 他便会找到刘乾万,吃上几剂药调理调理 。
推荐阅读
- 运行出现西门子冰箱开冷冻门压缩机不响怎么解决?
- 应该如何正确的刮痧?细数刮痧的好处
- 预防老年痴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鼻子颜色异常或是疾病征兆 中医教你看鼻识健康
- 民事案件中撤诉属于中断诉讼时效吗
- sei怎么读 sei怎么读拼音
- i的音标怎么读 it的音标怎么读
- 诉讼时效是否届满 根据规定诉讼时效届满怎么算
- 对报复陷害有哪些量刑,对报复陷害有哪些量刑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