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由爱生恨的感觉吗 你了解由爱生恨的感觉吗为什么


你了解由爱生恨的感觉吗 你了解由爱生恨的感觉吗为什么

文章插图
极端的爱是一种病态自恋
“爱始于自恋止于自卑”,爱是一种个人化的内心情感体验 , 其中包括很多自恋的投射因素 。新闻上常见的求爱不成将对方杀害的案例,多是畸形的爱,它旨在为极端自恋的“我”服务 , 而非渴望对方幸福 。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心理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一岁左右至三岁之前的婴儿时期 。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就是全能的上帝,以自我为中心,当需求被满足时,则获得快乐;如果不满足,则会因需求遭受挫折而暴怒,大哭大闹 。
当然,并非所有自恋都是病态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类似自恋人格特征的人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病理性的自恋如此定义:需要赞美的、表现在幻想上和行为上的弥漫性“无所不能”,缺乏共情,常始于幼年,并一直持续到目前 。符合的标准中就有:被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所迷惑 , 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唯一的;有特权感,可享有特殊优待或他人自动的顺从;缺乏共情的能力,无视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等 。自恋者“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相信自己才是唯一的最好的,他人应该认同自己,自己的愿望也应该马上得以满足 。当现实表现出与自己想法存在差距的情况时,病理性自恋者往往会做出出格的行为,带来巨大伤害 。而在他自己意识里,却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
爱在动机 , 还是爱在效果?
你爱一个人,对方如果给予回应,你就会处在无限幸福的感受里 , 误以为自己有权完全占有所爱之人独享他的所有关注 。由爱生依恋 , 由依恋生占有欲 , 当爱变成控制的时候,动机仍然是爱,但是行为已经蜕变成占有 。
但爱不在动机,而在效果 。你使出浑身解数,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如果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就感受不到爱,反而会觉得你不理解,是在伤害他 , 这种对冲的压制会引发他的敌对情绪 。控制不是爱,因为控制者根本不顾对方的感受 。这常体现在亲子关系中,家长会说“都是为你好”,他们把自己认为是“对的”和“好的”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以各种方式甚至不惜伤害孩子的心灵 。社会上一度引发热议的“父母祸害论”就由此而来,那些受到伤害的孩子们控诉着父母的“迫害” 。
爱≠控制
其实,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就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越是亲密越严厉,越会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却忘了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需要被尊重 。
爱恨同源
爱可谓人类情绪体验中最强烈的一种 。从心理学上讲,爱是我们对他人的一种心理能量的最大调动 , 当被调动起来的能量突然失去了释放的对象 , 就会体验到强烈的空虚、绝望、痛苦、愤怒、悲伤,而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常会做出失控行为 。
研究证明:爱和愤怒在大脑中是联系在一起的 。研究人员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以发现回报和愤怒是如何紧密缠绕在一起:刺激一只猫的回报反应区,这猫会感觉到强烈的快感,如收回刺激它就会咬人 。研究结果发现:一般的愤怒过程和额叶前部皮层中心紧密相连,后者是跟“回报”有关的结构,如赢得爱人的回报、认同,这种期待没有得到满足的反应被认为是“受挫-敌对假设” 。所以,当爱的动力受到阻碍时大脑就会将激情转变成愤怒,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攻击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