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生三境界,你有怎样的理解?


人生三境界是每个人必须经历和认识的一个过程 。理解的深浅与生活的环境的优劣有关 。求生存是第一个首选 。当我们饥寒交迫的时候 。就要先解决饱暖问题 。然后再谈天 。地 。人境界的探讨认识理解 。作为社会的人 。经历不同也就结果不同 。人在天 。地 。人道法自然中能够安分守己 。尊守道法 。不逆天行事 。妄欲欺心 。守人间正道就可以了 。人生苦短 。身不由己 。不是说人生三界理解的高深就把握了人生的方向 。而是既来之则安之从容走过 。问心无愧 。尽人事 。自安命这是人生境界 。谢邀 。
其他观点:

对于人生三境界,你有怎样的理解?

文章插图
在《人间词话》中 。王国维先生认为:无论是谁 。要走向成功必须要迈过三道门槛 。跨越三层境界 。即第“立”、“守”、“得” 。
王国维是从几位词人的作品中摘引出名句来阐述做学问的“三境界” 。原语句描写多为文人骚客表述儿女情怀之作 。王国维很巧妙“借用”来譬如做学问的境界 。恰到好处 。透彻而贴切 。脉络分明 。浅显易懂 。
第一境界 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联系上下文 。作者彻夜失眠 。“西风凋碧树” 。是登楼后眼前景色 。联想到昨夜西风吹起、树叶零落的状况 。风景黯然凄凉 。本人孤独落寞 。几近悲伤欲绝 。但作者随即别开生面:“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 。创造了广阔无边、修远无际、寥廓无限的境界:茫茫天地间 。毫无阻碍的视线下 。尽管离别意绪萦绕心头 。但可高瞻远瞩 。清晰缥缈的远方 。喻指要排除干扰 。抓住生命主要矛盾 。这是人生成功的基础 。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 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联系上下文可知 。作者愁绪满怀、挥之不去 。心甘情愿为“春愁”接受持续折磨 。纵使日渐枯萎、形容憔悴、瘦骨嶙峋也无怨无悔 。喻指一旦确定了目标 。就要发扬追求到底、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此 。执着一念 。自强不息、忘我地奋斗是第二境界 。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 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寻寻觅觅、不倦在人群中辩识 。而朝思暮想的他竟然在灯火黯谈之地 。元夕众人狂欢、肆意奔放 。沉浸陶醉在热闹场景中 。可苦心孤诣的她却置身场外:从容谈定 。宁静优雅 。超然冷处 。喻指 经过多次周折、砥砺、摔打之后 。量的积累引发质变 。任何“灯下黑”也能一目了然、明察秋毫 。别人不知道、不理解、不明白的事物他会匠心独运、领悟贯通 。
概括起来就是说:人要走向成功必须经历三个程序:首先确立目标 。再为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最后实现目标 。
其他观点:
人生三境只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也从中阐述了人生的三观 。更明确了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居安思危与在人生中遭遇到低谷瓶颈期如何反败为胜 。
第一境是立志 。从养志开始到立志下决心 。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境界“守”、第三境界“得” 。
人活于世 。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唯有养志立志 。淡泊以明志 。才能在恶劣的条件下 。高瞻远瞩 。方可清晰地看到远方 。也可细微的观察到别人看不到地方 。才能发现形势的发展主要方向 。才会抓住机遇 。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 。
朝着制定的目标 。在追逐的道路上 。不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 。自己怀着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继续前进 。也更善于等待时机的到来 。
经过多次周折多次的磨练之后 。逐渐成熟 。也在前行的路上有足够的积累 。使量变成为了质量 。更对现实中的任何事物都会领悟贯通 。用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贡献和毕生精力铸造辉煌的人生大厦 。
【对于人生三境界,你有怎样的理解?】诚谢邀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