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之论?


谢谢“问答”的邀请 。
这里的三种境界 。是指王国维所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 。第一种境界当是面对现实 。确立目标;第二种境界当是顽强拼搏 。奋斗不止;第三种境界当是苦尽甜来 。攀上高峰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境界是: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回头蓦见 。那人正在 。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三种境界是步步推进的关系:没有第一种境界 。就不会有第二、第三种境界;没有第一、第二种境界 。就不会有第三种境界;第三种境界 。是第一、第二种境界的最终结果 。
正如王国维《文学小言》中所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回头蓦见 。那人正在 。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 。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 。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 。文学亦然 。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 。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
“昨夜西风凋碧树”是王国维所说的“成大业、大学问者”最初所面临的境地 。要敢于直面“西风凋碧树”这样的处境 。要想办法改变“西风凋碧树”这样的处境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要“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只有“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才能够在这所有“天涯路”中 。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这里的“路” 。就是符合自己实际的、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 。第一个境界 。就是说的面对现实、确立目标的过程 。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
说的是为了实现“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之后所确立的奋斗目标 。顽强拼搏、奋斗不止的过程 。为实现当初确立的奋斗目标 。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 。也在所不辞 。即使“衣带渐宽” 。也无怨无悔;即使“消的人憔悴” 。也无怨无悔 。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 。必定是艰难而辛苦的 。没有这样一种艰难而辛苦的奋斗过程 。自己当初所确立的奋斗目标是绝对不会实现的 。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回头蓦见 。那人正在 。灯火阑珊处 。”
苦尽甜来 。当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 。经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得以实现 。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回头蓦见 。那人正在 。灯火阑珊处”的时候 。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就会油然而生 。面对“那人正在 。灯火阑珊处” 。也就是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自己已经攀上高峰的情景 。你一定会觉得:为实现这个奋斗目标 。自己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

如何理解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之论?

文章插图
如何理解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之论?

文章插图
如何理解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之论?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必删)
其他观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
王国维通过三句古诗 。高度概括出人的成才所必经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 。应该说 。这也是其成为国学大师的奋斗历程和经验总结 。按照季羡林先生的解释 。这三境分别写的是预期、勤奋和成功 。
第一境所引之词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 。原意是说 。昨夜西风惨烈 。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 。望尽了天涯路 。昨夜的西风使固有的惨淡、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许萧瑟、几分凛冽 。风烈 。树凋 。人孤 。悲凉 。凄惨 。无助 。
如何理解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之论?

文章插图
“望尽”可见其眺望之远、凝眸之久 。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 。这是一个人在孤独之中寻找理想、寻找目标、寻找生命着落点的痛苦时刻 。我以为 。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亦属此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