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出自《千金·食治》
【拼音名】Yánɡ Zhī
【羊脂的功效与作用】【英文名】Goat or sheep fat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脂肪油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apra hircus Linnaeus2.Ovis arie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羊时部腹取脂肪 , 置锅内煎熬,滤出油脂,冷却 。
【原形态】
1.山羊,体长1-1.2cm , 体重10-35kg 。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 。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 , 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 。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 。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 。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
2.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 。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 。外形特征亦有多样 。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 。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 , 内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 。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 。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开口于前部 。具有泪腺 。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为饲养家畜之一 , 口种颇多 。
2.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多达300余种 。群居动物,以草类粉良 。怕热不怕冷 。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 。
2.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 。
【化学成份】山羊或绵羊的脂肪油,羊脂以甘油酯(glycerin ester)为主 , 含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palmiticacid)及硬脂酸(stearic acid),也含少量的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oleicacid)及少量亚油酸(linoleicacid) 。绵羊体脂的脂肪酸组成为:肉豆蔻酸4.0(3.8)%,棕榈酸28.3(27.8)%,硬脂酸13.5(14.7)%,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acid)0.8(2.0)%,油酸50.8(46.3)% , 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acid)1.9(4.8)%,C20-C22不饱和脂酸0.7(0.6)% 。脂肪的不皂化物多在1%以下 。羊脂成分与牛脂相似,但羊脂比较坚硬,即含高级饱和脂酸甘油酯较多 。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虚;润燥;祛风;解毒 。主虚劳赢瘦;久痢;口干便秘;肌肤皲皱;痿痹;赤丹肿毒;疮癣疮疡;烧烫伤;冻伤
【用法用量】内服:烊化冲,30-60g,或煮粥,或入煎剂 。外用:适量,熬膏敷 。
【注意】外感未解及痰热内盛者禁服 。
【各家论述】
1.《千金·食治》:生脂:止下痢脱肛 , 去风毒,妇人产后腹中绞痛 。
2.《日华子本草》:治游风 。
3.《纲目》:熟脂:主贼风痿痹,辟瘟气,止劳?。蠹》?。杀虫,治疮癣 。入膏药,透肌肉经络,彻风热毒气 。
4.《本经逢原》:羊脂,生主下痢脱肛,取润以导之 , 补中寓泻也 。
【摘录】《中华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