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太始天元册》现在还存在吗?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太始天元册》现在还存在吗?

文章插图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太始天元册》现在还存在吗?

文章插图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太始天元册》现在还存在吗?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说到中国历法 。总离不开干支 。中国的干支纪年深深的印刻在每一步经典之中 。《黄帝内经》的时间 。也与干支有关 。所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她的融合性 。并不是但单一的掌握一门学问就能够深刻理解的 。而是需要对不同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学以致用 。
对于天干地支 。很多人都可以倒背如流 。清晰的烙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但是对于天干的来历似乎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
《五行大义》中说 。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 。占斗机所建 。始作甲乙以名日 。谓之干 。作子丑以名月 。谓之枝 。有事于天则用日 。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 。故有枝干名也 。”
这里提到了天干是采五行之情 。占斗机所建 。那么《黄帝内经》对于天干是否有所提及呢?其实是有的 。
我们再看一下《五运行大论》篇中歧伯提到的《太始天元册》的一段话:丹天之气 。经于牛女戊分 。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 。而戊己之分位于奎壁角轸之间 。称为天门地户 。
而《太始天元册》这段文字的描述 。实际上就是对阴阳变化之象的一种描述 。而这种描述用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这十干来分别标示 。而这种象的变化实际上是以周天二十八星宿为基础 。这二十八星宿如果画到二位平面图上 。形成一个圈 。但是在空间之中 。二十八星宿之间高低距离却是有所差异的 。这里我们无法知道是由几维空间组成的 。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但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气象 。对这二十八星宿进行了划分 。所以 。十天干实际上就是从阴阳之中化生出来的 。
而十二支的演化则有明确的记载 。就是木星绕太阳运转一周大约需要十二年(11.8年) 。人们根据这个规律在木星运行的轨迹上找到了十二个点 。然后按照和木星运转相反的方向对这十二个点命名 。就是我们所说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在《黄帝内经》隐藏的惊天之秘(一)提到了时间是阴阳变化的一种表现 。而十干十二支就是天地阴阳变化的一种表现 。也就是通过象的变化 。揭示阴阳变化的奥秘 。用以调整自身阴阳的平衡 。中国古人的干支纪年法实际上就是一个观测阴阳变化的体系 。
天地阴阳的变化 。纷繁复杂 。所以没有办法用固定的时间来进行统一 。但是人身的阴阳变化则是“数之可数” 。《五运行大论》篇提出:夫数之可数者 。人中之阴阳也 。然所合 。数之可得者也 。
也就是说 。人参阴阳变化是可以用数来进行推演的 。也就是可以通过阴阳变化反映出来的 。所以就可以进行调整 。以使人体的阴阳达到平衡的额状态 。
天地阴阳变化有时候与人身阴阳的变化不相吻合 。这时候就要看自身的调节能力 。也就是看自身的元气(正气)的强弱 。而人身的元气与来自于“肇基化元”的元气 。这个元气的作用就是用来调节阴阳的平衡 。如果这个调节器失衡 。人就会生病 。所以需要借助外力来调整体内的阴阳 。这也就是中医治病的时间观念 。
所以 。《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 。实际上就是通过调整天地阴阳与人身阴阳之间关系的理论 。这个关键点就在于时间 。
其他观点: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太始天元册》现在还存在吗?】现在叫天元玉册 。王冰一并整理了 。这本书还有 。自己找找看 。不过这个看了就不会摸脉了 。。。[捂脸][捂脸]否定了寸关尺的固定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