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之情、医之忧、医之盼

“源于中医,衷中参西,继承发展,回归中医”是国医大师周仲瑛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的寄语 。在这16字寄语的背后,是老一代中医学家的切身体会与深刻领悟 , 是他们对后来者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 也是他们一辈子的心血结晶和经验总结! 已是中午12点多了 , 周仲瑛才看完所有预约的病人 。之前他累病了,但顽强的意志力、医生的责任感,加上及时治疗 , 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名医工作室又挤满了病人 。
聊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期中医进修班以及办学话题 , 作为当时的学员之一,周仲瑛思维敏捷,侃侃而谈 。他的医之情、医之忧、医之盼在言谈话语中,更在心灵深处 。
【医之情、医之忧、医之盼】 医之情 实践是中医的必经之路
“实践是中医的必经之路 。不管是搞科研还是搞理论,首先要从实践开始,从看病开始 。” 第一期中医进修班的教育方式 , 对周仲瑛一辈子从事中医事业,最终成为“国医大师”起到了决定作用 。
回忆起江苏省中医院创院时期的那段岁月,周仲瑛认为,虽然之前他已行医多年了,但并没有系统做过病区医疗 。建立中医院,他从参与筹建病区、开设病区和床位做起 , 在实践中坚持中医、中药为主,发挥中医特色 , 几十年得到了很好锻炼,也得到了提高,从此坚定了他对中医事业的执着追求 。
谈话中,他对建国初期的领导充满了崇敬与感激 。他说,当时的各级领导很重视中医,很关心中医工作 。如时任江苏省卫生厅厅长的吕炳奎,经常到医院、到病房来看中医工作的开展情况,看是不是以中医药为主体,看是不是发挥了中医特色 。
由崑副校长转业后到学校抓筹建工作 。他走群众路线,倡导“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强调中医工作的一些特点和要求,鼓励来参加进修的学员编写教材、锻炼讲课 。这种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做法,促使大家能够在学中用、用中学、教中学,树立知行合一、学用结合的良好氛围,对中医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
因此 , 他的体会是,坚持实践就是胜利,动摇就是失败 。为什么呢?因为中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不坚持、不治好病是不行的 。只有你坚持了 , 从困难中找出路,就能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临床水平 。这个提高不是书本上所能学到的 。
年轻的中医没有尝过甜头,不理解中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没有“悟道” , 也就是还没有领悟到中医的医道 。自己的实践能力比较弱,胆比较虚 。不像过去 , 碰到一个难治问题,就从中医药里找突破点,医生白天守在病房,夜里巡视 , 晚上加班 , 还熬药给病人吃 。
基于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与重视,**结束复校以后 , 上级调周仲瑛到学校担任校长 。“其目的不是为了做干部、做官,是想为中医教育事业再做点贡献,对事业有些追求 。”他认为,中医从没有高等院校、没有医院、没有研究所到有,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其中培养人才是关键 。当初,他所在的内科教研室,对中医内科教学发展、理论体系的系统化、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才梯队的培养都起到主导作用 。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周仲瑛始终没有离开临床一线,坚持上门诊为患者诊?。煌保故贾展刈⒆胖幸揭┭醯姆⒄?nbsp;, 积极做好传承工作,担子很重 。“这是一种责任 , 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对身体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 周仲瑛笑着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