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军户军屯制为何会破灭?


军户卫所制度 。是洪武十七年 。在全国各军事要地 。设立军卫、一卫有军队5600人 。其下有千户所、白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 。各卫所隶属五军都督府 。但随着后期五军都督府的权力被兵部占据以后 。就隶属于兵部 。

朱元璋“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军户军屯制为何会破灭?

文章插图
军户的主要义务 。便是出一男丁赴卫所当兵 。被称为正军 。其他子弟称作馀丁或军馀 。正军赴卫所 。至少要有一名馀丁随行 。以助其生活 。由于军户负担沉重 。故多给有田地 。且正军免全部差役 。而在营馀丁及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 。以保障其生活并供给正军之生活 。如影响所有民间秘密宗教的罗教创始人罗思孚 。本是一名戍军 。後来找人顶替之後 。才离开军伍 。
实际上卫所制度就像现如今的各大军区一般 。之所以出问题 。是出在了户籍制度 。军户的户籍被定死在军籍 。一个人从出生就能看死亡 。一辈子只能当兵 。或者种田供养家中的兵丁 。这种死板的制度 。对于中上层军官而言 。简直就是最好的世袭制度 。虽然承袭来的官职可能只是一个虚职 。但一旦有岗位立马就能补上 。
但对于普通士兵家庭来说 。随着制度的推行 。却给军户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
军丁是需要分发到各个卫所去的 。分发地点多意距离原籍遥远且分散的方式 。以此防止逃兵 。但长途跋涉 。给士兵带来了不少痛苦 。正军服役卫所 。必须带妻同行 。以安定生活并生儿育女 。每一军人有房屋、有天地、每月有月粮 。军士在营 。分守备和屯田二部分 。比例不定 。按时轮流 。屯田固定上交粮食 。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 。其目标是在养兵而不耗费国家财力 。
朱元璋“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军户军屯制为何会破灭?

文章插图
而对于那些不敢逃 。或者没有办法改籍的军户 。随着军户制度的不断僵化 。中上层军官依靠手中的去哪里 。侵占军屯田地 。私役军士耕种自家的田地 。侵吞公粮 。更有甚者直接侵占士兵的田地 。使得军士变成佃农 。军官变成地主 。
在这种情况下 。普通军士一家子都变成了军官地主的佃农 。他们只有一年四季给地主老爷家种地才能生存得下去 。而官方月粮几乎被克扣得养一个正丁都不够;至于那些还保有田地的军户 。他们除了种自己的地 。还要种公家的地 。另外还可能被军官分派去种军官家面积大来历不明的私田 。这样的军队哪里还有什么时间操练?
朱元璋“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军户军屯制为何会破灭?

文章插图
以上个人浅见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关注也是极好的!
其他观点:
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军户制度是明朝的主要军事制度 。和历史上的军屯类似 。是一种寓兵于农的制度 。军户需要世代担负服兵役 。军户子孙世袭 。非朝廷恩准 。不得随便脱免 。
这一制度的好处一是军户自己种粮 。对民间需求较少 。减轻了财政负担 。二是有固定的兵源 。
但是优点也正是缺点所在 。在这个制度下 。每个军户不仅需要提供一个壮丁参军 。称作正军 。而家中其他壮丁称为馀丁 。正军赴卫所当兵时 。还至少要有一名馀丁随行 。以助其生活 。这等于是把原来百姓的负担转嫁到了军户身上 。
在卫所军户制度创立初期 。是通过增加军户的田地和减轻军户家庭的差役负担来避免军户负担太大 。但是后来卫所官员侵占田地 。还私自让军士帮助耕种 。这让军户的生活日益困苦 。而且宋代以后对军人普遍歧视 。明朝又以罪犯补充军户 。导致军户社会地位低下 。
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原因 。导致军户逃亡严重 。嘉靖八年时统计兵籍 。原来的180万士兵这个时候已经之有兵97万了 。可见逃亡之严重 。所以明朝后期不得不以募兵来补充军队 。募兵相对收入高负担中 。卫所里的精干士兵也都向往 。这又导致了军户制度的进一步瓦解 。最后自然衰败了 。
其他观点:
明初 。朱元璋采纳刘伯温的建议立军卫法 。在全国各要塞建立卫所 。实行屯田 。军丁世代相继 。自给自足 。边军三分守城 。七分耕种 。内地军丁 。二分守城 。八分耕种 。由政府提供耕牛 。农具和种子等生产资料 。并按份征收赋税 。
【朱元璋“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军户军屯制为何会破灭?】建国之初 。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加上大乱刚复 。人心思定 。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政策制定者朱元璋去世后 。政策慢慢走样 。各种弊端和矛盾慢慢显现和激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