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九子夺嫡的内幕是什么?( 二 )


清朝九子夺嫡的内幕是什么?

文章插图
雍正帝画像
康熙此举很明显 。是开始有意削弱太子胤礽的权力 。这既可以看做是对胤礽的考验磨练 。也能看出对于胤礽康熙渐渐出现失望之感 。但他并未想到 。一个分封皇子的举动却令诸皇子们感觉希望来临 。太子圣眷不再 。从而蠢蠢欲动各怀心思 。由此又产生了新的两大矛盾(皇帝与诸皇子、太子与诸皇子) 。
在如此尴尬的窘境之下 。如果胤礽可以稍有收敛 。或许还有所转机 。但早已成型的他想要转性又何谈容易 。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五月 。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赫舍里.索额图(同时也是胤礽的叔外祖父)因“议论国事 。结党妄行”被圈禁于宗人府 。而与之密谋的正是胤礽 。试想 。康熙帝正值壮年鼎盛时期 。又怎么允许此等悖乱违逆之事发生 。何况还是他精心抚养格外重视的嫡子 。索额图一案便成为了胤礽失宠的导火索 。
清朝九子夺嫡的内幕是什么?

文章插图
索额图画像
团队内部的支柱倒台后 。令胤礽安全感顿失 。甚至在康熙巡游塞外期间与父亲直言顶撞 。且对弟弟胤衸(康熙十八子)的重病不闻不问 。还劝康熙应以国事为重 。更有甚者还时常于夜晚窥视康熙大帐 。让人又不得不怀疑是否有谋逆之举 。至此 。父子二人的矛盾最终激化爆发 。康熙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九月 。在布尔哈苏台当众宣布 。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等为由 。正式废除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
太子被废 。诸皇子各怀心思 。派系林立
太子被废 。相当于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又成了未知 。已成年且有封爵的各位皇子便深感有机可乘 。于是明里暗里开始组队建立派系 。其中以九人最具代表 。他们分别是:长子胤禔、次子胤礽、三子胤祉、四子胤禛、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十子胤?、十三子胤祥和十四子胤禵 。“九子夺嫡”之名因此而来 。当然有九子并非就形成了九党 。而且在不同时期 。九人所在的派系也有区别 。
清朝九子夺嫡的内幕是什么?

文章插图
康熙帝画像
1708年胤礽的首次被废 。皇长子胤禔大力支持八子胤禩成为皇储 。而九子胤禟与十子胤?也依附于胤禩 。皇三子胤祉则依附于胤礽 。四子胤禛在这段时期还是力主倡导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 。故也应属于太子一脉 。眼见诸皇子与太子之间矛盾越发加剧 。康熙只能在首废太子6个月后再度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三月) 。同时为了缓和诸子之间以及太子与诸子之间的矛盾 。康熙又进行了第二次对诸皇子分爵位分封 。
对于再立胤礽为太子 。一方面因为康熙对这个孩子确实感情很深 。另一方面按照他的立储观念来看只有胤礽才最合适入主东宫 。他也借此想令爱子知错能改 。然而这次的胤礽却更加“迹类疯迷” 。很快又被传出太子与刑部尚书齐世武等人结党营私且有逼父退位之意 。痛定思痛之下 。康熙终于于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 。再度废除胤礽太子之位 。并且将其拘禁于咸安宫面壁思过 。
太子二度被废之后 。之前依附于胤礽的胤祉自觉大势已去 。主动退出争斗;而胤禛也深感胤礽复立已无望 。于是开始无形中积聚自己的力量 。好兄弟十三阿哥胤祥虽无权势但甘愿加入四哥阵营;至于胤禩 。转为支持康熙晚年特别看重的十四阿哥胤禵 。八阿哥九阿哥也紧随其后 。至此 。形成了以八阿哥(名为支持十四阿哥 。但实际组织者还是胤禩)与四阿哥为首的两大阵营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 。69岁的康熙帝崩于畅春园 。遗命皇四子胤禛“克成大统” 。雍正成为此次事件最终的胜利者 。
清朝九子夺嫡的内幕是什么?

文章插图
胤祥与胤禛剧照
小结:
其实 。康熙之所以会早早确立太子 。除却发妻和汉化的原因之外 。还有另一层意图:避免诸皇子为皇位互相争斗 。但没曾想 。他本筹谋良久的一步好棋却因自己过度的重视与严苛下 。缔造了令他终生都悔恨的憾事 。
物极必反 。恃宠而骄 。胤礽的失败 。一方面因为父亲的过分溺爱 。也有他自制力差的原因 。康熙的精心谋划 。不仅没有起到规避诸子争斗的作用 。还引发三方矛盾加剧不可调和的不利结果 。令人甚为惋惜 。
而最终四阿哥胤禛的胜出 。在于其平日不露锋芒暗存实力 。在于他团队精良人人皆有大用 。所幸 。一番令人寒心的你争我斗之后 。雍正的继位 。通过励精图治朝乾夕惕 。将康乾盛世又推向了更高的巅峰 。如此结局也算聊以慰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