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 。常常会出现“评价很高 。我却不喜欢”的困惑 。有人会对这种与大众主流评价相左的困惑感到惭愧 。难道出现难道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吗 。并不能这样一概而论 。
一、作品的阅读难度大
许多的世界名著是非常晦涩难懂的 。能够完整读完已经是极困难了 。要理解其中的内涵更是难上加难 。
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全篇涉及到五百多个人物 。每个人的名字极复杂 。能记住已经非常困难了 。更容易记了这个忘记那个 。
《战争与和平》是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 。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 。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
文章插图
因此 。想要更好的理解作品 。需要好好了解当时的历史 。这也是一个难点 。
另外 。俄国的长篇小说都有极长的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我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一见到那些长篇大论就觉得害怕 。又要硬着头皮读下去 。虽然是名著 。但着实是种折磨 。
除了俄国的许多作家的作品很难阅读 。还有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 。拉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 。我个人非常喜欢博尔赫斯 。买了他的作品集 。但只看完了一本《恶棍列传》 。即使是我认识的一位写作大佬 。也觉得博尔赫斯的作品晦涩难懂 。
文章插图
二、阅读口味的差别
有的人喜欢阅读文学作品 。有的人喜欢阅读推理小说 。有的人喜欢哲学 。有的人喜欢社科历史 。
如果一个喜欢阅读轻松小说的人 。去阅读晦涩难懂的《尤利西斯》 。即使这是一部世界巨著 。他也只觉得无聊而已 。
让一个沉迷莎士比亚戏剧的人 。去阅读江户川乱步的推理小说 。他也许会觉得无聊 。
文章插图
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一部非常有名的作品 。根据其小说改编而成的音乐剧电影 。也极受好评 。
电影得了很多奖 。但我一位经常看电影的朋友却没能看看完 。
就算是世界名著 。奥斯卡电影 。如果不合阅读口味 。观影喜好 。那只是书与读者无缘 。电影与部分观众无缘 。双方都没有错 。只是没有缘分 。
文章插图
三、阅读能力限制
能否欣赏世界名著 。与个人的阅读能力与理解水平也有很大关系 。
就像流行的一句话:
“同样都是九年义务教育 。为什么你如此优秀?”
坐在同一间教室 。同一个老师 。用着同样的课本 。有人语文考第一 。有人语文倒数第一 。却没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很奇怪 。
文章插图
有人对数学敏感 。有人减了数学就头痛 。有人天生就是文学家 。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 。但是很少有数学家同时是文学家 。文学家是物理学家 。马云做不了莫言 。莫言也成不了马云 。
【有些书被尊为世界名著,但我为什么感觉读起来索然无味呢?】天赋决定了擅长的领域的区别 。因此 。喜好也就不同 。所以有些人面前的世界名著 。和一堆废纸没什么不同 。
欣赏能力与积累也有很大关系 。
虽然对世界名著感兴趣 。但从前一直阅读的都是浅显易懂的网络小说 。爽文 。突然开始阅读名著 。不仅索然无味 。甚至因勉强阅读而产生厌恶心理 。
文章插图
阅读需要积累 。
一本充满典故和隐含意义的书 。一位博览群书的人 。很容易看下去 。轻易理解其中的含义 。觉得很有意思 。而另一位虽然也爱阅读 。却看不懂文中的含义 。也许会觉得这是一本无聊的书 。
读书也是一个逐渐通关升级的游戏 。从易到难 。慢慢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品味 。如果一开始就阅读难度很大的作品 。往往会被阅读难度太大的作品劝退 。觉得“世界名著也不过如此” 。
我的回答就是这样 。以上 。
其他观点:
2000年的时候 。美国《纽约时报》和《读者文摘》组织了一次全球近十万读者的投票 。评选出了“世界十大名著”:《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童年》、《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红与黑》、《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利斯朵夫》、《飘》 。
推荐阅读
- 头条很多人写诗,不讲平仄格律不对的却点赞无数,不知道为什么?
- 你们为什么会开始讨厌蔡徐坤?
- 有哪些影视剧的角色,你会觉得很“变态”?
- 农村俗语,“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 清朝男人的辫子多久洗一次?为何有人说英国传教士直呼令人感到恶心呢?
- 《大明风华》中,朱棣死后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气味,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 \"冯巩之战”打响,巩汉林也曾经对其他行业进行过评论,为什么这次对于足球的评论惹起如此大争议?
- 比一个男人被女人强奸更让人感到心寒的是什么?
- 很多网民都讨厌汪方,你怎么看待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