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中医愈疾防病的最佳途径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 。”饮食是生命体保持个体生存的本能,是转化成水谷精微和气血、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 。合理的饮食,可使人身体强壮,益寿延年 。但是,饮食失宜,又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 所以饮食对于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 。”饮食是生命体保持个体生存的本能,是转化成水谷精微和气血、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 。合理的饮食,可使人身体强壮,益寿延年 。但是,饮食失宜,又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饮食对于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
在中医学数千年的发展史中 , 积累、总结了丰富的食疗经验 , 《内经》提出“五谷为养 , 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气味合而服之 , 以补益精气”的论点 , 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说:“所食之味 , 有与病相宜 , 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该书还收集了很多食治与饮食禁忌 。后世更是推出大量深有影响的食疗著作 , 如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食治专篇,精辟地论述了食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病方法之一;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700多种食物性味归经 , 并指出“食物入口,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的传统食疗理论 。
【食疗:中医愈疾防病的最佳途径】食物对人体具有滋养作用,能使气血充足 , 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使五脏六腑功能旺盛,生命力强 。饮食还具有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根据食物的气、味特性及身体阴阳盛衰的情况,给予适宜的饮食营养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五味各有阴阳运行,五行生克,均与饮食五味有着密切关系 。
饮食养生并非无限度地补充营养,而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食物也有偏性 , 必须根据食物的特点而灵活取舍 , 选用相应食物合理搭配,以符合人体健康的需要 。
整体性原则
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息息相通,人体内环境与自然环境间呈现动态平衡,若因内外环境的改变或致病因素的干扰破坏了平衡,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 如气候突然变化,骤受寒冷,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应及时用驱寒食物以维持和促使人体内外环境相对稳定和平衡 。
因时制宜 食物的摄入本身就是自然界对人体内环境的一种直接干预,是保持人体外环境相对统一的重要因素 。正确运用不同性能的食物 , 可以使人体顺应气候变化,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如夏季应多食西瓜、绿豆等,冬季应多食羊肉、狗肉等,秋季应多食梨、百合等 。
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但人们生活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差别较大,故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尽相同 。使人体顺应不同地理环境条件,是提高食物疗效的重要方面,如东南沿海地区潮湿温暖 , 宜食清淡、除湿的食物;西北高原地区寒冷干燥,宜食温热、散寒、生津的食物 。
因人制宜 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随着年龄的变化和体质的不同而有明显区别 , 若根据个人不同体质,有选择性地摄入食物,可起到防病治病、保持健康的作用 。如儿童身体娇嫩,为稚阴稚阳之体,宜选用性质平和,易于消化,又能健脾开胃的食物,而应慎食滋腻峻补之品;老年人气血阴阳渐趋虚弱,身体各部分机能低下,故宜食用有补益作用的食物 , 过于寒凉和温热难于消化的食物均应慎用 。个体上的差异,食物的选择有所不同,如男性因消耗体力过多 , 应注重阳气的守护,宜多食补气助阳的食物;而女性则有经、孕、产、乳等特殊生理时期 , 易伤血,故宜食清凉、阴柔、补血之品 。阳虚者宜食温热补益之品;阴血不足者宜食养阴补血之品;易患感冒者宜食补气之品;湿热较甚者宜食清淡渗利之品 。充分利用食物的各种性能 , 调节和稳定人体内环境,使之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方能保持健康、祛病延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