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带吴师伐楚,毁楚国宗庙,鞭平王之尸,报家仇夺国忠,为何他依然是正面形象?】
首先 。他那个时代 。国的概念与我们现在的国的概念不是一样的 。他所处的楚国只是一个封地而已 。他真正的国家是周 。君主是周天子 。
其他观点:
伍员落难-历尽劫波终酬愿
鄂渚饥寒困芦荻 。昭关慨叹白发须
落难吹箫乞吴市 。家仇国恨遥无期
鄂渚的炊烟 。冲击着辘辘饥肠
想起了城父的羹汤
腰间的宝剑 。不甘被剑鞘掩藏
吟啸着嗡嗡作响
渔丈的扁舟 。离开已有半晌
等来的 。是追兵还是盘飨...
昏聩君王 。怎忍将我父兄残戕
满门忠良 。只剩得这残躯逃亡
郢都庙堂 。击碎了曾经的梦想
汉水汤汤 。流不尽满腔的悲怆
昭关巍巍 。只为擒我子胥着忙
画影图形 。定要将我伍员捆绑
家仇国恨断心肠 。泣血立誓覆楚亡
父兄英魂不远
佑我前路惊无险
借得带甲万千
诛了奸臣 。灭了昏君
再将伍祀绵延...
应是苍天垂怜 。大地伤感
须发尽白一夜间
昭关图影难辨
纵使平王千乘、无极强横
岂能逆我承天之命
应分是 。你昏君谗臣自有报应
幸之甚 。我忠良烈士报仇雪恨
且试看 。公子慧眼识英雄 。奉我上宾
又相逢 。屠狗专诸相被离 。与我亲近
共大业 。鱼肠出鞘神器易 。予我重任
修兵甲 。孙武出山演战阵 。赐我雄军
七星宝剑夜夜鸣 。千军万马西入郢
平王何幸身已薨 。昭王出奔弃孤城
冲天恨意尚未平 。怎叫泉下面父兄
幸有石工指明路 。掘墓鞭尸恨已平
莫欺少年穷 。莫为恶行径
少年心性硬如磐
绝不叫岁月磨了心智 。时光蹉跎流年
铭刻仇恨在心间 。报仇路艰难
似水流年 。只需苦经锤炼
凤凰涅槃 。总会翱翔九天
且待功成名就 。再看从前
有恩的报恩 。有怨的报怨
既不忘恩人一饭
又不饶仇人一线
滴水恩当以涌泉报
百年仇也要一笔笔算
且试看
少年多磨难
今朝只要留得一片青山
明日必把恩怨来决断
前进 。少年!
其他观点:
要说掘墓鞭尸复仇 。伍子胥绝对是史上第一人 。事已经发生了 。我们不评判伍子胥的这种极端行为到底是对还是错 。反正至少可以想像得到 。他对楚平王已经恨到了极点 。楚平王呢 。自己死后还要被鞭尸 。估计他活着的时候肯定是没想到的 。这也是他自己作孽的结果 。如果当时不是他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 。继而杀害了伍子胥的哥哥和老爹 。也埋不下这颗被鞭尸的种子 。
这种不共戴天的杀父兄之仇 。我想放到今天 。也依然会想着如何报吧 。只不过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 。法律会替你处理 。但是心中的那种恨和失去亲人的痛苦 。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 。
那在古时的封建社会 。这种孝亲的思想可以说比现严重多了 。孝亲是远高于忠君的道德准则 。子不复仇 。非子也 。这句话影响极深 。在这种情况下 。他把楚平王从坟墓里扒出来鞭尸三百 。人们不但没有异议 。估计更会觉得他是一个英雄 。这一点可以通过其它历史名人对他的评价就可知一二了 。如范仲淹就说过:胥也应无憾 。至哉忠孝门 。生能酬楚怨 。死可报吴恩 。直气海涛在 。片心江月存 。悠悠当日者 。千载祗惭魂 。
这里不说伍子胥的功绩 。因为他的功绩足以支撑起他的正面形象了 。但是所谓的正面形象 。其实都是留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因为从古到今的历史名人 。你不能否认他的功绩 。也不能忽略他的过失 。
推荐阅读
- 同是军事家,伍子胥和范蠡的命运为何不同?
- 楚国老百姓会同情“楚奸“伍子胥吗?
- 勾践为什么恨伍子胥?伍子胥真的被勾践鞭尸了吗?
- 东吴名将丁奉是如何一战斩杀张辽的?丁奉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
-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纪念伍子胥之死,孝女曹娥还是屈原投江?
- 掘楚平王之坟、鞭尸三百下,伍子胥是如何得报大仇的?
- 医学类院校排名是什么?
- 北协和,南湘雅,袁隆平临终所在的湖南湘雅医院有多厉害?
-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是苏轼晚年七律中的绝唱,如何赏析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