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在离开扬州时写的《赠别》 。赠给谁的呢?一个叫张好好的13岁的小女孩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对了 。这个张好好是位风尘女子 。杜牧 。大家应该都知道 。逛花街柳巷的才能 。能赢得了他的诗人 。可能也就后来的柳永了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不得不说杜牧的诗言简意赅的描绘了一个小巧的风尘少女 。柔美轻盈的样子 。如二月初好苞待放的豆蔻花 。
那么问题来了 。漂亮的花多了去了 。为啥要用豆蔻花呢?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豆蔻 。是一种草本植物 。可入药 。豆蔻花在开花前 。花骨朵饱满圆润 。民间俗称为“含胎花” 。那种好苞待放的感觉 。风情万种又欲说还休 。形容一个13岁的小女孩确实再恰当不过了 。
关注明离子 。看更多历史故事 。
其他观点:
豆蔻:
古人造字很用心 。
惟妙惟肖太逼真 。
有豆可知情多少 。
草长方现一溪春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中国的成语是一种浓缩的民族文化,呈现的是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 。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 。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 。
例如女孩子幼年时被称为髫年 。十二岁为金钗之年 。十三岁为豆蔻年华 。十五岁为及笄之年 。十六岁为碧玉年华 。二十岁称作桃李年华 。二十岁称为花信之年 。
对于未出嫁的女子:我们习惯会称为 云英未嫁 。黄花闺女 。小姑独处 。待字闺中 。等等 。未出嫁的女子是:云英未嫁,黄花闺女,小姑独处,待字闺中等等 。其中像云英未嫁就是用唐代钟陵歌女云英泛指未嫁的成年女子 。
古时儿童不束发 。头发下垂 。也称作垂髻 。到十二岁时需要带上金钗称金钗之年 。十五岁的女子需要把头发梳起来 。挽髻带上笄的首饰 。叫笄礼 。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 。因为二十岁的女子正像桃花盛开时一样美艳 。所以称为桃李年华 。古人认为春天多风 。瓜果二十四番花信后才会进入夏天 。所以喜欢将女子的二十四称为花信之年 。
但十三岁的豆蔻年华 。是发饰 。生理特征是没有直接的关系 。它是出自唐代诗人的杜牧《赠别》的那句:“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
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 。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 。形容心里这位柔弱美丽的少女 。如同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 。含苞待放 。因此 。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诗咏娼女 。言美而少 。如豆蔻花之未开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在这里说明一点 。豆蔻并不是指所有的少女 。而是单指十三岁到十四岁的 。
因豆蔻含苞之时 。显得非常丰满 。在民间俗称其为“含胎花” 。一些诗文中也常用它来比喻处女 。
说到这里 。网上一些人变联想到一张网上的豆蔻到图片来调侃诗人 。说他不正经 。在这里需要证实一下 。
从科学上来说 。并没有一种植物的官方名称是豆蔻 。有的只是一个 “豆蔻属” 。最典型的代表是就是草果 。我们火锅汤料里就有这样的东西 。晒干后形似罂粟壳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被人们误会的肉豆蔻属于热带植物 。原产地并不在中国 。直到宋代也只有广东和海南部分地区有少量种植 。也就是说诗人身处唐代根本见不到这种植物的 。他笔下的豆蔻其实就是山姜属类的草豆蔻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如若不信 。可以参照萧纲皇帝的诗词:“别观葡萄带实垂, 江南豆蔻生连枝 。无情无意犹如此, 有心有恨徒别离 。” 他所描绘的豆蔻连枝的 。一簇簇的 。跟肉豆蔻的形状是有差别的 。
在中国原产的草豆蔻中 。以红豆蔻花为最美 。花芯中有两瓣相并 。形似心形 。一向被人们视为爱情的象征 。清人诗云:“结就同心蕊 。因标连理枝 。”指的就是它 。并且 。豆蔻也代表夫妻恩爱 。王安石的儿子就写过这么一句词:”相思只在 。丁香枝上 。豆蔻梢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