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拖五年不判决怎么办?


行政诉讼拖五年不判决怎么办?

文章插图
一、行政诉讼拖五年不判决怎么办?
【行政诉讼拖五年不判决怎么办?】对于无正当理由不开庭审理或判决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
第八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 , 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 , 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
第九十三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 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 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 应当提出抗诉 。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 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 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
二、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一)、一审
(1)起诉 。行政诉讼是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 。
(2)受理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 。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受理后,进入一审程序 。此时,人民法院指定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 。同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
(3)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
(二)、二审
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第一审裁定的 , 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逾期不提起上诉的 , 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 , 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 认为确有错误的 , 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 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