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育新思考 因材施教中医思维( 四 )


从2010年到2012年,山西中医学院在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三个临床专业陆续开设教改实验班 。2013年,在实验班的基础上组建了傅山学院 。明末清初山西名医傅山 , 既是中医大家,又是文化大师 。周然说,傅山学院作为教学改革试验田 , 就是希望学生以傅山为镜鉴 , 用中华文化、中医文化和三晋文化“固本培元” 。中医院校要为中医事业培养新一代铁杆中医人才 。中医人只有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洗礼,才能成为真中医、大中医 。
中医教育不能“纸上谈兵”
“书本中医”一上临床 , 脑子里只有“银翘散” 。教材越编越厚,有用的内容却越来越少,基础和临床严重脱节
不少学艺未精的学生 , 把中医开方等同于“银翘散”,出手就是加减“银翘散” 。因为中医药大学教的首先是银翘散,也必考银翘散,“书本中医”一上临床,慌了手脚,脑子里也只有“银翘散” 。
一些中医药大学在全国的生源都很好,特别是国医班的学生,高考分数都可以上清华北大 。然而,他们入学后对中医的信心非但没有增强,反而是下降了 。徐安龙分析,这说明学校教育没有让他们感受到中医的宝贵与特色所在,很多学生对中医经典掌握得不够,基本功薄弱 。院校教育没有很快让他们树立临床治疗的信心 。
徐安龙认为 , 作为中医,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临床实践,不管有多少经典理论和知识,也只能“纸上谈兵”,再优秀的中医学生也很难成长为大医 。他拜访了路志正、陆广莘、邓铁涛、郭子光等多位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们建议:一定要尽快让学生们看到中医的疗效 , 让他们尽快成为能用中医思维看病、兼具现代医学基本知识的医生 。
徐安龙认为 , 我国开展中医院校教育只有短短60年,自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传授知识的方式、教师能力水平、教材的编写等多个环节出现问题 。在课程设置上,基础和临床严重脱节 。在教材编写上,教材越编越厚,有用的内容却越来越少 。
周然认为,依托院校这个平台,做好师承这篇文章,关键在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对优秀本科学生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教育,为中医教育改革提供成功经验和有益借鉴,目标是办一流中医教育,培育铁杆中医人才 。
在傅山学院,每个学生都有两位导师,一位是学校的名师 , 一位是医院的名医,理论学习“拜名师”,临床实践“拜名医”,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办中医药高等教育 。周然建议,让学生从寻常课堂迈向经典殿堂,从小小诊室踏上师承之路 。中医人只有练好“看家本领” , 才能说好中医话、干好中医事 。
从去年开始至今, 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力提倡”人心向学 , 传承创新”的办学思路,直面当今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出台相关改革措施,希望通过改革建立起培养中医大医的真正摇篮 。
徐安龙说,要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方法培养人,把师承教育的精华融入院校教育体系中 , 培养既能传承经典,又能与时俱进的中医临床人才 。
【中医教育新思考 因材施教中医思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