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空调基础件认识,以下这几个原因较为常见( 四 )


企业分析 , 需要大量的阅历 , 交叉知识,财报数据积累理解只是其中一方面 。我曾悲观地给自己懒的理由,觉得这有天赋的成分,再努力可能也不可能达到老唐的皮毛,但偶尔又不甘心,告诉自己应该去承受并拥抱深挖学习的痛感---有痛感,才能进步,如肌肉在酸痛中成长一样 。老唐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从无数的鼓励文章,到分析实战,到作业,再到现在的框架搭好,只要按这框架按图索骥,稍微粉刷装饰就行 。-----搞得我再不尝试着动动手,都觉得暴殄天物,对不起老唐、对不起自己了 。所以这次硬着头皮,本着不管好坏,行动就是胜利的态度,冲鸭?0?8?0?8 。我在2019年就买入了少量美的,2020年缘起吴伯凡商业品论对美的的几篇分析文章大大增加了我对美的的好感 , 于是逐渐增加了仓位,现在占总仓位6.5%左右 。因为喜欢所以买入,因为喜欢看到的也就是好的,所以大部分自己收集的观点,证据可能都是一厢情愿、肤浅的臆测和自我YY 。而且由于知识面浅薄,对公司财报研究更是皮毛都没有 。----这只是对老唐的循循善诱实在无法拒绝而迈出的一点尝试,所有错误,疏漏,逻辑混乱 , 或者狗屁不通,一概不管,先抛脑后,只求迈出一小步,进步一小点 。自己没办法,没能力另起框架,只能在老唐的搭好的框架上 , 尝试尽己所能回答老唐留下的几个问题(蓝色字部分,黑色都是老唐原文) 。大部分的观点参考得到吴伯凡商业评论对格力美的的分析,以及蔡玉商业评论:《美的的第二曲线上、中、下》 。全文一共分八大部分: ①股东回报;②我国当前空调市场的量价困境;③国际化;④多元化;⑤线上化;⑥管理层折溢价;⑦风险;⑧估值 。期望这次不会受到上次海螺文章发表后,遭受的漫天口水之待遇 第一部分:股东回报
格力美的都曾是给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的优秀企业 。请尝试计算上市以来,格力和美的两家企业给投资者带来的年化回报数据 , 并区分其中多少是企业经营带来的,多少是市场情绪带来的 。<备注:2013年之前的美的 , 可用美的电器(SZ.000527)数据分段计算> 此部分,先是研究了后院微光详细的精华指导贴(感谢微光的详细分享?9?1!此部分就按微光的模板走的),然后是数据收集 , 统计,换算,等等 , 一切看别人弄出来似乎无比简单清晰的东西,到自己手头总是会碰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特别是美的2013.9.18实行了换股,美的电器退市,换成美的集团 , 部分美的电器的部分数据已经太久远,在很多网站和现成股票软件上都已经找不到相关数据,一个199X年除息当日的股价也要摸半天 , 搞得烦躁,很多时候摸着摸着,杀了大把时间后才终于搞明白,明白后又发现原来有更简便的方法,或者恍然大悟原来XX是这个意思--自己真是傻X...?9?8 。也真就是傻叉,2000年之前的数据搞得我实在很烦躁 , 而且涉及90年代美的电器的三次配股 , 我又徘徊到底要不要算是否参与配股等等,又死了一批脑细胞以后,最后决定一刀下去不干了,我从2006年底开始接触股市,就改从2006年年底开始统计算起 。假设2006.12.29以收盘价11.85买入1000股=¥11850.0,其后分红以除权除息日收盘价再买入,所有买入股数直接四舍五入为整数;2016年以前按10%扣除红利税 , 2016及以后不扣红利税;所有交易手续费按0.2%算 。至2021.6.25历经14.5年后持股8131股=¥594945.27. 为期初投资的50.21倍 。问题:原先我直接按2006年年底的收盘价和股本算2006年美的电器的总市值,只有6.3x11.85=74.66亿,与期末6.25.2021=5154.94亿相比,涨了69.05倍;净利润按2006年的5.05亿算,到期末6.25.2021=272.2亿,涨了53.9倍 。比投资的涨幅50.21倍都大了,明显和微光给的几个公式相悖(公式1:E投资资产增长倍数=D公司总市值增长倍数×C红利再投增长倍数=A净利润增长倍数×B市盈率增长倍数×C红利再投增长倍数;公式2:红利再投增长倍数=(1+平均股息率)^ n,其中n为投资年数;公式3(年化收益率快速估算方法):E投资年化收益率≈D公司总市值年化增长率+C平均股息率≈A净利润年化增长率+B市盈率年化增长率+C平均股息率),思前想后觉得应该是由于美的集团换股美的电器整体上市以后增加了资产,放大了公司总市值 。2013.9.18换股前总股本33.84亿,美的集团占41.17%,美的集团发行6.86亿股换其余的58.83%(换股比例为0.3447:1) 。全部换股以后总股本16.86亿 , 折算回9.18.2013的换股前的美的电器股本算则应为:16.86/0.3447=48.91亿,较原股本33.84放大了1.445倍 。因此,相应简单将2016.12.29总市值放大1.455倍为74.66x1.445=107.88;净利润放大1.445倍,5.05x1.445=7.30亿 。这样看相对比较合理了些,但是按照微光的公式1:E投资资产增长倍数=D公司总市值增长倍数×C红利再投增长倍数=A净利润增长倍数×B市盈率增长倍数×C红利再投增长倍数来验算的话,投资总资产应该达到64.5倍(47.78x1.35=64.5,或37.29x1.28x1.35=64.4),相较算出来的投资增长倍数50.21,还相差了十多倍 。不知道逻辑漏洞在哪里?是微光提醒的:公式1的前提条件是公司没有定增或定增占比较小 , 且不考虑公司回购等情况,即普通股东的股份占比变化不大 。?还请老唐或知道的大神能提点一下 。暂时自己没办法再计较,就这样了 。下面就取微光提供的部分公式:D公司总市值增长倍数=A净利润增长倍数×B市盈率增长倍数来说 。从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 , 14.5年公司市值涨了47.78倍=年化30.56%,利润贡献了37.29倍=年化28.35%,市场情绪=市盈率贡献1.28倍=年化1.72%(37.29x1.28=47.73,和47.78非常接近) 。不管怎么说 , 看市值也好,投资收益也好,主要是由利润驱动,毋庸置疑 。同样方法计算格力: 假设2006.12.29以收盘价11.87买入1000股=¥11870.0,至2021.6.25历经14.5年后持股9965股=¥520471.95. 为期初投资的43.85倍 。所得格力的各项数据都相对比较吻合微光给的公式. 可以看出,14.5年格力市值涨了43.85倍=年化29.79%,利润贡献了32.07倍=年化27.02%,市场情绪=市盈率只贡献1.03倍=年化0.2%,红利再投贡献了1.48倍=年化越2.74% 。不管看市值也好,投资收益也好 , 主要是由利润驱动,也是毋庸置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