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当户织全诗《木兰诗》翻译( 三 )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 北市买长鞭 。”连下四个排比句,铺陈四市购买鞍马,尤其“骏马”、“长鞭”二语,极有气派地写出木兰出征之前的昂扬士气 。士气,原是士兵的生命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暮至,不必坐实为一日内事,此言晓行夜宿,征途之长,行军之急 。此四句展开巨幅出征情景 。先言其情 。古时一少女离开闺阁远赴沙场,不异投入另一世界 。旦辞爷娘,暮宿黄河,黄河激流溅溅之鸣声,代替了平日父母亲切之呼唤 , 这层层描写,将一女性出征之后全幅生活翻天覆地之变化、全幅心态之新异感受 , 一一凸现出来 。唯其如此,所以真 。再言其景 。黄河边上,暮色苍茫之中,一位女战士枕戈待旦 , 这是十分苍凉而又悲壮之境界 。此种境界,在中国诗史上稀有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此四句与上四句为一排比 , 但意脉已大大发展 。暮至黑山,言至而不言宿,暗示我军已经前敌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直提起战斗即将打响,亦意味着木兰昔日之儿女情怀,从此将在战争中百炼成钢 。
第三段 , 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 壮士十年归 。”上二句写我军征战之奋勇 , “赴”字、“度”字、“飞”字,极有气势 。中二句写宿营之戒备警惕 , 亦点出战地生涯之艰苦卓绝 。四句虽写全军 , 木兰自在其中 。下二句以将军之战死 , 衬凸木兰生还之不易 。“百战”、“十年”皆非实数 , 概言战事频繁 , 岁月漫长也 。此六句 , 写尽木兰从军生涯 , 笔墨异常精炼 。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天子即可汗,明堂指朝廷 。策勋即记功,勋位分作若干等,每升一等是一转,十二转者 , 夸张连升之速也 。百千强 , 言赏赐之物成百成千还多 。写天子对木兰之优遇非常,一则暗示木兰战功之卓著 , 一则衬凸木兰还家之心切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定是木兰对于勋位赏赐全无兴趣 , 故天子怪而问其所欲 , 木兰则告以不用作官 , 只愿还乡 。愿借千里足(指快马) , 婉言归心似箭也 。木兰不受官职,固然可谓鄙薄官禄,但也应知木兰还隐蔽着女性之身份,在当时条件下,女子又岂能做官(从军本是万不得已) 。尤其长期离别父母,女儿之情深切矣 。辞官一节,仍是紧扣木兰作为一女性来写的 。
第五段,以浓墨重彩大书木兰还家与亲人团聚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描绘全家欢迎木兰,一气铺陈三排六句,喜庆欢腾遂至高潮 。然而个中仍极有分辨,须加体会 。十二年过去矣,父母更加衰老,故彼此相扶出城来迎 。阿妹长大成人,故依闺阁之礼,用红妆隆重欢迎 。既逢喜庆必杀猪宰羊 。一片欢乐和祥,而又长幼有序,此中深具传统礼俗之美也 。木兰喜慰,可想而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花黄即在面额上贴花涂黄,是当时妇女流行之容饰 。一气又是四排句两偶句,铺写木兰恢复女儿身之乐 。十二年未入之闺阁 , 未坐之床,未着之衣裳,未理之云鬓,未贴之花黄,今日百度俱兴矣,其乐何若!这意味着,木兰来之不易的女性之复归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 不知木兰是女郎!”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 , 火伴即同火之士兵 。火伴们能不惊惶?谁知道十二年来一同征战出生入死之木兰 , 原来竟是门前这位光彩照人之女郎!全诗悬念至此解开,原来十二年里,木兰是女扮男装从军作战 。此一节最具喜剧性效果,亦是全幅诗情之最高潮 。然而又令深思 。十二年沙场之出生入死,难 。十二年乔装而不露痕迹,更难 。木兰内心之精神力量,该是何等之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