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帖”世医家庭( 二 )


一根针,一把草
母亲的医术高明,人称“女张一帖” 。她的生死脉诊是她的一绝 。有一次她诊脉后对病人家属说今晚准备后事,可到傍晚时家属来说病人在吃饭呢 。母亲想难道搞错了?到半夜时病人果然去世 。原来是回光返照 。母亲继承“张一帖”临证特点,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 。一根针,一把草,内外兼治,针药并施 。针灸应急,汤药治本,辅以外贴 。常常上山直接采来新鲜草药,对外感、急症往往一剂奏效 。母亲医治内科、妇科等疑难病症,擅用金石药、虫类药,并常辅以新安道地新鲜草药,收效显著 。母亲为人治?。?一心赴救,无论白天黑夜,即叫即走,“定潭向有车头寺 , 半夜叫门一帖传” 。当地人称母亲“铁打身体 , 马不停蹄 。上到北京,下跑遍农村 。”患者治愈后,感激不已,要送锦旗、匾额,母亲按照外公的指示 , 从来不收 。徽州水运社为了报答母亲,免费在家乡定潭放了几年电影,让当地百姓享受文化盛宴 。
我们兄妹五人都是在母亲的背上长大的 。背孩子出诊,步行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 , 成了当地的一道“风景” 。母亲常常带我们到山上认药、采药,还要我们背诵《药性赋》《中药四百味》《汤头歌诀》 。我们家有祖传的“十八罗汉末药”,放学回家做末药成了我和我妹妹、大弟弟的功课,母亲负责炒,我们负责舂和磨 。末药的香味至今想起犹沁心脾 。
母亲是47岁时才到芜湖与父亲团聚的 。这在当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可在母亲看来却是天经地义的 。很简单 , 就是要坚守“张一帖”,完成对外公的承诺 。这一份信念,使得母亲吃尽了常人难以忍受之苦 。
1980年母亲调入芜湖弋矶山医院中医科行医 。弋矶山医院是一所120多年历史的大型三甲医院,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西医力量位列安徽省前茅 。中医科因为有母亲的加入,力量也大增 。父母联手,后来我妹妹李艳也加盟其中 。中医科有3位90岁以上、2位百岁以上的老中医,有著名本草专家尚志钧,家父也成为安徽唯一、也是全国唯一不在省城、不在中医院的“国医大师” 。这背后有母亲的默默支持与无私奉献 。
由于过度劳累 , 母亲65岁时中风 。但她以超常的毅力,坚韧不拔,刻苦锻炼,至今没有复发,身体各项生理指标比常人都好 。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吃了那么多苦都没有流一滴泪 。母亲还是一个乐观的人,这源于她的那份执着的事业心 。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帮人看?。两?0多岁了,每天还有很多病人慕名来找母亲看病 。且不说母亲看病的疗效,就是那一份慈母之爱、大医之心,就让病人的病情好了半分 。母亲常自豪地对我们说:“我这个残疾人不比你们差吧?”
2009年“张一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父母双双入选国家非遗传承人 。“国医双馨”一时传为美谈 。但最让母亲高兴的还是看到我们子女们个个争气 。尤其是看到我大弟弟李梃在老家继承“张一帖”祖业,创建“新安国医博物馆” , 为患者解忧除?。?ldquo;张一帖”代有传人,更是无比欣慰 。
【“张一帖”世医家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