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维护生命的粮食

笔者读到9月18日第8版署名潘德孚的《生命的诠释》一文,不禁浮想联翩 。“是生命生?。皇巧硖迳?rdquo;这样的代表“东方科学”的文章出现在中医大报上,让更多人看到“岐黄高科技”曙光 。为此 , 笔者就数十年的临床体会谈点对生命医学的粗浅认识 。
中医文化是养生的智慧
【中医药是维护生命的粮食】养生,就是养护生命 。现代官方语言是“中医治未病”,并且这一养生之道得到政府的大力提倡 。养护生命和锻炼身体是相辅相成的,但养护生命比锻炼身体更具有广延性 。《黄帝内经》讲“生气通天”、“天人相应” 。怎么通天?怎么相应?当然是效法天地 , 顺应自然,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生活 。这个规律就是生命规律,在人体又叫生物钟 。这个规律一旦被破坏,人体生物钟便紊乱了,生物钟紊乱即为有病,这就是生命生病了 。
《素问·上古天真论》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于神俱 ,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的“形”,就是身体健康;这里的“神”就是生命力强;二者皆有,“形与神俱”,乃是百岁长寿的前提 。经文后面接着说:“今时之人不然也” 。怎么“不然”?违背自然,生活无常了 。你看现在的人,既有食饮无常,也有起居无常 , 久而久之,人体的生物钟信息系统受到影响 。这样积渐日久,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躯体表象,如脾肾阳虚、升降失调、气血瘀滞、心脑血管异常等等 。
这些疾病大多属于人体生理机能病变或心理精神异常,性格情绪有问题 。而现行理化检测都停留在身体物质系统 , 临床治疗都是对抗性的药物或手术疗法 。殊不知,许多对抗治疗的药物都是双面刃,许多手术的操作都会带来重复损伤 。在杀灭病邪或去除病灶的过程中,人体自身生命力(正气)同时也受到剧烈耗伤,这种现象在临床中随时可见 。
中医药是维护生命的粮食
传统中医认为 , 凡使用的药物,都带有生态信息,都具有灵性,采用药物都要遵守一定的季节规律 。而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地域性、时段性和部位性 , 必须使用道地药材、如法炮制,并且要在药用部分生命力最旺的时候采用 。正如药王孙思邈真人所说:“善为医者,皆自采药 , 审其体质所主、取其时节早晚,早则药势未成,晚则药势已歇……”既有疗病之心,又有必效之药,方可为得心应手 。
这强调的是药物本身的生命信息 。40年前 , 笔者跟随师父采制药物时 , 常有用生命信息治病的实例 。在一次为癥瘕患者(现代叫肿瘤)用姜石配制药中 , 我捡了数块石料,师父都说这些石料已没有生命力,不能用了,最终还是在师父指点下,挖出深埋于土里的新鲜石料,才用以入药 。师父说,它生在土里、埋在地下,未经日晒夜露的创伤 , 有其生命活力 。而现今入药,只要是姜石就可以为用,有谁会特意将石头区分为死的、活的、干的、鲜的?岂不是让局外人觉得迷信可笑吗? 
说到药物的灵性,还有更“迷信”的拟人法,当年老师父进山采药,都怀有崇敬之心,对药如对人一样付之以感情;如取药、配药都叫“请药”;检查某药配没配,都说某药“到没到”,“来没来”;若缺某药,不叫补上,而说“请到”或“请来” 。在老前辈眼中,药物都有生命力、通灵性 。没有灵性的药不要采集(如“势未成”或“势已歇”的药不采);没有生命力的药不能使用(如采集过时或自行干枯的药物不用),如此等等,或许其中有它独特的道理……
又如治疗顽固性疔肿疮疡(漏道、骨髓炎之类),师父常用蟾蜍拔毒 。大多是择吉时捕捉鲜活蟾蜍 , 展开四肢覆在疮上,一至二小时后取下 。用数次后,蟾蜍吸毒后精神差了就放生 , 已死的蟾蜍从未用过 。也就是要用蟾蜍特有的生命活力,或许其中有它独特的道理 。如果按现在的眼光看来 , 鲜活蟾蜍既有细菌又不入眼,即使反复消毒也不敢用于疮口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民间医生或许有他的独到之处 , 我们应从中深刻感悟中医的真谛 。以助推传统医药的发展,为圆中医梦做出实际贡献 。(饶振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