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700d曝光补偿 佳能760d曝光补偿设置

1. 佳能700d曝光补偿单反怎么拍剪影照片:
1、选择适合的场景与时间
剪影拍摄的基本技巧就是利用逆光拍摄 , 就是拍摄者面向光源 。一般大部分剪影都是黄昏时拍摄,除了因金黄色的光线非常动人外,光线也非常柔和,所以不会刺眼,而正在下山的太阳处于低角度位置 , 拍摄者非常简单就可以看到逆光的剪影效果 。
2、以全手动模式拍摄
虽然以曝光补偿减少曝光也可以拍摄剪影,不过为增加拍摄成功率,最安全还是使用全手动模式拍摄 。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将测光侧重于背景的光源 , 再提高快门速度和收细光圈来达到减少曝光的效果就能拍出剪影照片 。手动模式也可以更准确的按摄影师的要求拍摄,达至摄影师心目中的效果 。如果使用自动曝光模式进行拍摄,每一张照片经测光后的参数都有可能会改变,不一能拍摄到摄影师想要的效果 。
3、清晰的主体轮廓
剪影照片的主体由于严重曝光不足,所以基本上是无法看到主体的细节,所以要靠它的轮廓才能表现主体 。为了让观看者一眼就知道剪影的主体是什么,主体轮廓的线条必须非常清晰,拍摄者甚至要把主体轮廓当成一种语言,利用主体的轮廓来表达这张照片正在发生什么事 。
4、背景的配合
如果主体轮廓是剪影照片的语言,那剪影照片的背景就是修辞手法,懂得写字不代表能够写出好文章,拍摄剪影照片亦然 。在拍摄者利用主体轮廓来表达画面时,如果能利用背景配合主体,相辅相成地把整个环境勾画出来,可以使观看者有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空间,也可以用剪影与背景的互动来带出故事性 。
5、气氛的营造
由于剪影??说穿了就是一个黑影,除了轮廓要好看 , 背景要配合之外 , 更重要的是带出整体的气氛,纵使我们看不到剪影的表情和细节 , 但我们也可以从画面来了解到整张照片所表达的情感,能够牵动观看者的情感,这张照片就算是一张成功的作品了 。
6、曝光控制宁欠勿过
如果你是摄影初学 , 对光圈快门的使用经验不足 , 又不想使用自动曝光模式的话,必须记紧在调校光圈快门时,宁愿曝光不足,也不能曝光过度 。剪影摄影就是追求曝光不足的效果,如果曝光过度的话,剪影的黑色部分会不够黑,而背景也会过度曝光 。
6、加点轮廓光
虽然拍摄剪影的目标是要令主体严重曝光不足,但剪影全黑不一定是最好的表达,有时候在剪影的边位加点轮廓光,除了同样有剪影效果外,主体边缘微量的光可以令主体更有质感 。
7、使用重点测光
如果你是使用自动曝光模式来拍摄剪影,可以先使用重点测光对着光源位置进行测光,再使用AE Lock锁定曝光功能,锁定曝光参数 。如果你是用全手动模式,也可以参考使用重点测光所提供的快门速度和光圈 , 自己再调控相机 。
8、不要盲目追着太阳
虽然黄昏时段以太阳为光源很容易拍出动人剪影,不过能够拍摄剪影不是只有太阳,甚至画面不需要有明确光源也可以拍摄剪影 , 比如有人在屋檐下避雨 , 屋檐下和檐外亮度有可能相差甚远,这时并不需要寻光源的位置,只要把避雨的人拍到曝光不足,也算是剪影摄影的一种 。所以其实剪影无处不在,拍摄者不应该认为只有太阳逆光的情况下才能拍摄剪影,这样会限制了摄影师的观察力和创意 。
2. 佳能750d曝光补偿曝光补偿的作用
曝光补偿是对相机内自动测光的结果进行人工干预、以修正自动测光误差或按摄影者意图获得高调或低调的作品,只有在相机用自动测光控制曝光时(A/S/P模式下)才有曝光补偿 。
M档时光圈快门都是由摄像者自己设定的,此时自动测光变成了过/欠曝指示,可按过欠曝指示调整光圈或快门获得正确的曝光——但这样一来还是跟着自动测光走,何苦用M档呢 。
3. 佳能700d曝光补偿怎么调第一个旋钮是--屈光度调节旋钮(左右转动,直到取景器中的9个自动对焦点清晰)
第二个是--光圈/曝光补偿按钮
第三个是--速控按钮/打印按钮(显示速控屏幕/快捷打?。?
4. 佳能700d曝光补偿设置佳能700d要打开曝光灯,可以去菜单里找,在拍摄栏里或自定义栏里找到闪光灯控制,调整闪光补偿就可以了 。
另外拍摄过曝,改变一下测光方式也可以 。即使闪光过曝,其实调低一些曝光补偿也可以达到目的 。或用点测光对稍亮一些的地方测光也可以解决过曝情况 。
5. 佳能eos70d曝光补偿能力如果相机的模式转盘设置为 以外的模式,相机会自动设置适合的曝光值 。如果要调整相机设置的曝光值,可以使用曝光补偿设置 。要补偿曝光值,请按照以下操作执行:
6. 佳能7d曝光补偿不能调整佳能7D单反相机拍照偏黄色 , 需要调整白平衡 。
1、自动,可对光源的特有颜色进行自动补偿 。对多种混合光源也有补偿效果 。通常情况下选择自动白平衡即可 。
2、日光,在晴天日光下进行正确显色 。是可用于室外拍摄的白平衡,用途广泛;
3、阴影 , 在晴天室外日光阴影下进行正确显色 。在晴天日光下使用时,色调会略微偏红 。
4、阴天,用于没有太阳的阴天 。比阴影模式的补偿力度稍小一些 。
5、钨丝灯,对钨丝灯的色调进行补偿的白平衡 。可抑制钨丝灯光线偏红的特性 。
【佳能700d曝光补偿 佳能760d曝光补偿设置】6、荧光灯,对白色荧光灯的色调进行补偿的白平衡 。可抑制白色荧光灯光线偏绿的特性 。
7、闪光灯,对偏蓝色的闪光灯光线进行补偿 。补偿的倾向与“阴天”非常近似 。
8、自定义,事先对现场的光线进行测量,拍摄白色或灰色的被摄体 , 然后用该数值进行补偿的白平衡 。没有特定的补偿倾向 。
7. 佳能760d曝光补偿的快捷键佳能760d好 。
佳能EOS 760D约2420万有效像素带来了更加丰富的画面细节还原 。同时,高画质的实现也离不开DIGIC 6数字影像处理器的配合,DIGIC 6数字影像处理器的强大处理能力 , 实现了约5张/秒的高速连拍能力,而包括图像生成、降噪处理,甚至是镜头色相差及畸变补偿等庞大的数据处理工作也都可以 通过其快速完成 。
8. 佳能700d曝光补偿在哪里照片太黑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看拍摄光线的强度如何 , 如果环境光线比较弱那么就需要对拍摄主体补光,这里也区分室内室外不同拍摄环境 , 都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
再一个要看镜头光圈的大小,大光圈可以带来更多进光量,照片亮度自然会更高 。
曝光补偿EV也是影响照片亮度的重要参数,观察一下曝光尺上的游标位置 , 如果光线条件无法改善,适当增加曝光补偿可以提升亮度,但会降低快门速度,对画质有一定影响 。
还有就是测光模式 , 人像拍摄通常采用对被摄者的脸部进行测光,不同测光模式的工作原理不同,佳能相机推荐选用评价测光 。
如果是逆光,且没有补光手段,那么可选点测光模式对脸部测光并对焦,可以拍出高调人像照片 。
9. 佳能70d 曝光补偿一、佳能80d基础操作
无论使用何种设备进行拍摄,操作都可以分成取景、对焦、测光、拍摄共4部分 。佳能80D支持实时取景和触摸操作,降低了操作 门槛,让我们可以像操作智能手机那样使用相机 。取景:按下机身背面START/STOP按钮就可以使用液晶屏取景了 , 旋转18-135STM、18-200IS上较宽的 橡胶 环(变焦环)改变取景范围;对焦:半按快门时,相机自动进行对焦 。如果是在实时取景模式下,你也可以触摸屏幕任意位置选择对焦区域;测光:在除M、B模式外的曝光模式下,半按快门时,相机自动进行测光;拍摄:首先半按快门按钮,不要松开 , 相机会进行对焦、测光 。(默认设置下)听到提示音后再完全按下快门进行拍摄 。除此之外,你在使用中还会经常用到INFO(信息)和Q(快速设置)两个按钮 。
二、佳能80d取景和焦距
取景时 , 取景器或液晶屏中显示的画面范围(视角)由镜头焦距、相机型号和我们所处的位置共同决定 。镜头焦距以毫米(mm)作为单位 。数字?。?视野大,在近距离拍摄时可以容纳更多画面;数字大,视野小,可以拉近、放大远处的物体 。佳能70D套机中的18-135STM和18-200IS都是变焦镜头 。使用变焦镜头拍摄时,我们原地不动,转动变焦环就可以改变焦距 , 进而改变拍摄视角 。有些朋友购买了35mm F1.4、50mm F1.8镜头 。这些镜头的焦距是一个固定值,我们称它为定焦镜头 。使用定焦镜头拍摄时,我们只能通过前后移动改变拍摄视角 。
三、佳能80d曝光基础
什么是曝光?光线通过镜头到达感光元件并逐渐形成影像的过程被称为曝光 。曝光过程中,画面从黑到亮 。持续曝光 , 画面最后会变成白色.曝光的三要素是光圈、曝光时间和感光度 。对佳能80D来说:光圈:光圈在镜头里,它像 水龙头 控制水流一样决定通过镜头光线的多少 。对于一款镜头有明确的光圈范围 。快门:快门在机身内,它像百叶窗一样控制光线落在感光元件上的时间(曝光时间) 。80D可以设定的曝光时间是1/8000秒到30秒,更长的曝光时间需要使用快门线和B门拍摄模式 。感光度:由相机设定,是感光元件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 。以上操作适用于默认设置 。如果旋转主拨盘、速控转盘没有反应,可能是相机进入了休眠状态 。这时候可以先半按快门按钮一下 。初学者建议从P模式起步 。当你购买了50mm F1.8这样的大光圈镜头,想要拍摄背景虚化的人像照片时 , 可以使用Av模式 。如果拍摄运动对象,或者用慢门表现水流、车灯轨迹 , 这时候可以使用Tv模式 。最后,在你熟练掌握曝光三要素前,使用M模式就是折磨自己 。在80D上,P、Av、Tv、M模式都可以选择自动感光度或用户设定感光度;P、Av、Tv模式都可以使用曝光补偿 。
四、佳能80d镜头校正
佳能80D可以自动校正常用镜头的暗角(周边光亮校正)和紫边(色差校正),默认设置是开启的 。校正仅对JPG格式文件有效 。如果使用RAW格式保存,可以利用佳能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软件或Adobe Camera RAW、Photoshop Lightroom进行校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