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宫廷政变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政变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期间,虽然不断的有朝代更迭,但其中也是有着很多的人为因素,其中外戚专权、宦官夺政的事情频繁出现,随之而来的通常是一场场血腥宫廷政变,那么在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宫廷政变?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宫廷政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十大宫廷政变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政变】

中国历史上十大宫廷政变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政变

文章插图
十、辛酉政变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攻进北京,焚烧圆明园 。咸丰皇帝带同皇后钮钴禄氏、贵妃叶赫那拉氏及皇子载淳等仓惶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 。咸丰帝临终前遗诏立6岁的载淳为皇太子 , 任命载垣等八大臣辅政,同时规定分赐皇太后及皇帝的“同道堂”、“御赏”玺为下达圣谕的符信 , 一切军政事务由辅政大臣处理 。但叶赫那拉氏权欲薰心,一心掌握清朝的大权 。首先,她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和其掌管的“同道堂”印章,取得了皇太后干预朝政的权力,其次,她和恭亲王奕訢等勾结 , 依靠外国侵略者的支持,预谋除去辅政大臣,最后达到掌管清朝大权、实行垂帘听政的目的 。
咸丰十一年 , 叶赫那拉氏利用咸丰梓宫运回北京的时日,于九月三十日发动政变,逼令载垣、端华自杀 , 将肃顺斩首,其他辅政大臣被革职查办 。东西两太后(即慈安、慈禧)于十一月一日在宫内养心殿的“东暖阁”实行垂帘听政 。从此,慈禧掌握清朝统治大权达48年之久 。因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农历辛酉年,因此,此次政变称为“辛酉政变” 。

中国历史上十大宫廷政变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政变

文章插图
九、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 , 由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败事件 。由于此事发生在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是历史上一起罕见的宫女起义 。
当时明世宗 , 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药,命方士炼丹 。当时皇帝迷信,认为未有经历人事的宫女的月经可保长生不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 , 并命方士利用她们的处女月经来制丹药 。另外,为保持宫女的洁净,宫女们不得进食,而只能吃桑、饮露水 。所以,被征召的宫女都不堪苦痛 。结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决定起义 , 趁嘉靖帝熟睡之时,用麻绳希望勒毙他 。谁知在慌乱之下,宫女们将麻绳打成死结,结果只令嘉靖帝吓昏 , 而没有毙命 。
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 。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并下令斩首,首犯凌迟处死 。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也一并斩首 。由于此事发生在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 。
自古以来,防备森严的地方不是监狱,而是皇宫 。皇帝为防人行刺,日日夜夜命人巡逻守卫 。明朝也不例外 。
明朝皇帝的寝宫是紫禁城内的乾清宫 。除了皇帝和皇后 , 其余人都不可以在此居住,妃嫔们也只是按次序进御,除非皇帝允许久?。裨虻币咕鸵肟?。
嘉靖年间的乾清宫,暖阁设在后面,共9间 。每间分上下两层 , 各有楼梯相通 。每间设床3张 , 或在上,或在下,共有27个床位,皇上可以从中任选一张居住 。因而 , 皇上睡在哪里 , 谁也不能知道 。这种设置使皇上的安全大大加强了 。然而,谁又能防备那些守在他身边的宫女呢?
然而就是这群宫女,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 这就是历史上的“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发生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 。当时史料曾有如下记载: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十几个宫女决定趁朱厚骢熟睡时把他勒死 。先是杨玉香把一条粗绳递给苏川药,这条粗绳是用从仪仗上取下来的丝花绳搓成的 , 川药又将拴绳套递给杨金英 。邢翠莲把黄绫抹布递给姚淑皋,姚淑皋蒙住朱厚骢的脸 , 紧紧地掐住他的脖子 。邢翠莲按住他的前胸 , 王槐香按住他的上身,苏川药和关梅秀分把左右手 。刘妙莲、陈菊花分别按着两腿 。待杨金英拴上绳套,姚淑皋和关梅秀两人便用力去拉绳套 。眼看她们就要得手,绳套却被杨金英拴成了死结,最终才没有将这位万岁爷送上绝路 。宫女张金莲见势不好,连忙跑出去报告方皇后 。前来解救的方皇后也被姚淑皋打了一拳 。王秀兰叫陈菊花吹灭灯,后来又被总牌陈芙蓉点上了,徐秋花、郑金香又把灯扑灭 。这时管事的被陈芙蓉叫来了 , 这些宫女才被捉住 。朱厚骢虽没有被勒断气,但由于惊吓过度,一直昏迷着,好久才醒来 。
事后,司礼监对她们进行了多次的严刑拷打,对她们逼供,但供招均与杨金英相同 。最终司礼监得出:“杨金英等同谋弑逆 。张金莲、徐秋花等将灯扑灭,都参与其中,一并处罚 。”
从司礼监的题本中可知,朱厚后来下了道圣旨:“这群逆婢,并曹氏、王氏合谋弑于卧所,凶恶悖乱,罪及当死,你们既已打问明白,不分首从 , 都依律凌迟处死 。其族属,如参与其中,逐一查出 , 着锦衣卫拿送法司 , 依律处决,没收其财产,收入国库 。陈芙蓉虽系逆婢,阻拦免究 。钦此钦遵 。”邢部等衙门领了皇命,就赶紧去执行了 。有个回奏,记录了后来的回执情况:“臣等奉了圣旨,随即会同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陈寅等,捆绑案犯赴市曹,依律将其一一凌迟处死,尸枭首示众,并将黄花绳黄绫抹布封收官库 。然后继续捉拿各犯亲属,到时均依法处决 。”圣旨中提到了曹氏、王氏,曹氏、王氏是谁呢?据人考证,她们是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因此,有人根据这道圣旨得出结论,是曹氏、王氏指使发动了这场宫廷政变 。
司礼监题本中记录了杨金英的口供:“本月十九日的东梢间里有王、曹侍长(可能指宁嫔王氏、端妃曹氏),在点灯时分商说:‘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手里了(手字前可能漏一个‘他’字,指朱厚骢,或有意避讳) 。’”有些人便以这一记载作为主谋是曹氏、王氏的证据 。
然而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如果主谋是曹氏和王氏,那么史料上应该记载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的情况,而在以上所述的行刑过程当中,却从未见到过对曹氏和王氏的处置的描述 , 因此主谋是谁尚不能断定 。

中国历史上十大宫廷政变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政变

文章插图
八、夺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他是明代唯一拥有两个年号,也是唯一一位两次登基的皇帝 。
关于他的一生,只能使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传奇”,其人生平极具戏剧性,经历了明代历史上的最为重要的两次重大变故,即“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 。
“土木堡之变”,是因英宗朱祁镇受太监王振的蛊惑,率军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因其肆意妄为,不听劝阻,胡乱改道,让大军经受着不必要的舟车劳顿,致使明军大败,50万(有说25万左右)将士成为瓦剌刀下亡魂 。英宗本人也因此被瓦剌所俘虏 , 并被裹挟着与瓦剌大军一道,进攻北京 。后因防守北京的明廷和明军,在于谦的带领下拥立朱祁钰为新帝,并誓死抵抗瓦剌 。在明军玩命的抵抗下,瓦剌军大败,随着瓦剌眼见明朝各地的十万大军已快到北京城下,迫不得已瓦剌只能退回塞北,而被俘虏的朱祁镇亦被挟持到塞北这苦寒之地 。
之后 , 朱祁镇就在塞北过了一段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 。所幸 , 因瓦剌认为将其留在塞北已无作用 , 还不如将其放回北京 , 让他扰乱明朝廷 , 所以没过多久 , 朱祁镇就被放了回来 。但是,试想此时明廷的皇帝宝座早已“名花有主”,朱祁镇回去岂能落个好?朱祁钰岂能不防着他?由此,朱祁镇一回到北京,就被朱祁钰安置在皇城之内、紫禁城之外的南宫中,度过了7年的圈禁生活 。
按理说,这时度过七年圈禁生活的朱祁镇已经没有机会再做皇帝了 , 毕竟七年的时间,只要新帝稍微有能力,他早就可以将整个朝堂的官员都换成完全忠于自己的臣子,因此无论如何被取代的那位先帝,是绝对没有机会再做皇帝的 。可是 , 这世间的事情就那么奇妙,朱祁钰这位皇帝虽是位非常有能力的明君,但是他却恰恰没有在这七年的时间内将朝堂的势力洗牌,此时朝堂上依然存在些许忠于朱祁镇的臣子 。
同时,好巧不巧的是,朱祁钰不但没有将忠于朱祁镇的臣子彻底清除出朝堂,且他的身体还很差 , 更为严重的是 , 他无子嗣 。无子嗣,这点对于皇帝而言是最为致命的事情,没有儿子,也就意味着朱祁钰的皇位将无人可继承 , 而在没人可以继续他的政治遗产的情况下,忠于他的臣子日后的前途将变得极为的灰暗 。
基于此 , 一些本来对朱祁镇没有多少忠诚的大臣,他们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 , 更长久的富贵 , 于是就将目光放到了朱祁镇的身上,他们希望借着拥立朱祁镇复辟的功劳,去实现这个目标 。
如此,“夺门之变”就这样发生了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 , 是一场在景泰八年(1457年),由太子太师石亨与副都御史徐有贞、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等密谋,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辟的宫廷政变 。这场政变让朱祁镇时来运转,被石亨等人从南宫“夺”回到皇宫,重新登上了那久违的皇帝宝座 。
“夺门之变”被《明史》评价为“明代皇位之争,而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是一场“甚无意义”的皇位之争 。

中国历史上十大宫廷政变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政变

文章插图
七、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 , 27岁的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以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 。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 , 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 , 史称“甘露之变” 。

中国历史上十大宫廷政变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政变

文章插图
六、唐隆政变
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 。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发动神龙政变,率领羽林军五百人,冲入玄武门,逼迫武则天让出皇位,武则天无奈,下诏令太子李显监国,第二天传位 。李显复位称帝,史称唐中宗,并恢复唐朝旧制,大赦天下 。唐中宗李显封弟弟李旦为安国相王,官拜太尉;又加封妹妹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参与复辟的功臣,张柬之和崔玄暐等人也都加官晋爵 。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 , 马上立韦氏为皇后,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后的父亲为异姓王,并让韦后干预朝政 , 将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封自己的宠妃上官婉儿为昭容,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掌握生杀大权 。
韦皇后和武三思关系暧昧,韦氏和武氏就此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左右着大唐朝政 。李显对此也无能为力 。唐中宗李显缺乏政治经验,生活奢靡,贪图享受,又受到韦皇后等人的蛊惑,将功臣张柬之、敬晖等人流放诛杀 。而韦皇后野心很大,妄图成为武则天第二,和安乐公主合谋毒害了唐中宗李显 。
公元710年,唐中宗在后宫突然驾崩,终年55岁,年幼的儿子李重茂继承皇位,史称唐殇帝 。韦皇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大肆网罗党羽,准备效法武则天 , 篡夺唐室江山 。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成为韦太后夺位的主要障碍 。
李旦的三子李隆基洞悉了韦太后的野心,暗中招揽豪杰,并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密谋,准备发动政变,阻止韦太后篡政 。公元710年7月,李隆基在葛福顺、李仙凫等禁军将领的协助下,打着“诛韦后复社稷,立相王安天下”的旗号,发动兵变,斩杀韦后和安乐公主,诛杀韦后在朝中的党羽,武氏一族也被处决 。史称唐隆政变 。
李隆基又迎立父亲李旦入宫,辅佐唐殇帝李重茂 。李旦带着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安抚百姓 。并将李隆基封为宰相,加封为平王,统率禁军,控制了皇城内外 。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让位给叔父李旦 。李旦起初极力推辞,李隆基和李成器等人极力劝说,李旦只好接受了李重茂的让位 。李旦在太极殿登基,第二次即位为帝,史称唐睿宗,封李重茂为温王 。
李旦再次称帝,准备立刻册立太子,李隆基在自己称帝这件事上立了大功,而李成器是自己的嫡长子 , 二人都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 。李旦为此犹豫不决 。长子李成器认为: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主动辞让太子之位 。刘幽求等政变功臣也大都支持李隆基 。李旦于是册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
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政治势力日益增强,太平公主素有野心,也想要干预朝政,但是遭到李隆基集团极力阻止 。太平公主因此想要更换太子,在朝野中散布流言,声称李隆基并非皇帝嫡长子,没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唐睿宗李旦赶忙公开其中缘由,才平息流言,太平公主更换太子的阴谋没能得逞 。又在李隆基身边安插耳目 , 监视他的日常行为,和窦怀贞等大臣密谋加害李隆基 。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逐渐激化 。公元711年,李旦命李隆基监国,并将可能威胁到太子地位的李成器等诸王全部削去兵权,同时让太平公主迁居到蒲州 。太平公主却到李旦面前哭诉 , 李旦无奈,只好答应让太平公主留在了京中 。此后 , 朝中政务几乎全部交给李隆基处理,李旦自己仅掌握军务、死刑的处决权,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 。
公元712年8月,李旦决定禅位给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李隆基顺利登基 , 史称唐玄宗 。此时的太平公主依仗李旦的信任,在朝中仍拥有强大的势力,七位宰相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文武百官也大都依附于她 。二人的政治斗争依然严重 。
公元713年7月 , 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夺回皇帝应有的权力,抢先发动政变,率领羽林军斩杀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太平公主党羽,随后赐死太平公主 。太上皇李旦听说变乱,和宰相郭元振赶往承天门避乱 。当得知李隆基已经消灭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后,下诏宣布窦怀贞等人的罪状,并正式将所有政权归还给李隆基,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 。至此,李隆基终于掌握了全部朝政 。
公元16年7月13日,唐睿宗李旦在百福殿内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大唐王朝即将迎来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

中国历史上十大宫廷政变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政变

文章插图
五、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发生在公元705年2月20日,那天也是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 , 因此这场政变被后世人称作“神龙政变” 。武则天晚年时期 , 逐渐变得昏庸,而且也开始贪图享乐 。不仅重用无才无德的武三思等一干“武家人” 。并且还在后宫圈养了“张姓二兄弟”作为男宠,甚至到了后期,武则天很多圣旨和政令都是由那两个男宠代为传达 , 而那两男宠权力欲望愈加膨胀,也逐渐开始染指朝中事务 。
因此,当时朝堂之上的李氏宗族,以及一些耿直的大臣都对武则天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在这种情形下,以李显和李旦为首的宗族势力,跟张柬之,崔玄暐等为首,手握实权的大臣将军们,逐渐开始私下联络,密谋发动一场宫廷政变 , 从而改变当时朝政混乱的局面 , 而目的就是要废除武则天的皇位 , 并且还政于李唐王朝 。
当李显,张柬之等人带着兵马攻入玄武门后,立刻来到一处内宫 , 找到了张氏二兄弟,随即斩杀二人 。并且带着那两人的首级来到武则天寝宫 。尽管当时武则天年老体弱 , 并且生了重病卧床不起 。但看到眼前一群兵马闯到寝宫卧榻之前,武则天也清楚地明白,宫内发生了可怕的政变 。武则天身为一代女皇,政治判断力,谋略也绝非常人能及 。
武则天面对这种情形 , 开始了跟众人的谈判 。武则天当场赦免了参与政变的众人,并且对其中两位带兵将军,诉说着往日对他们的恩情 。渐渐地那两位带兵将领似乎有站到武则天一边的意愿 。但就在这时,为首的张柬之和崔玄暐,当场果断处决了那两位将军,并且把他们的脑袋和“两个男宠”的脑袋一起挂在宫墙城门外示众 。这时武则天也明白大势已去,于是便答应了政变众人们的要求:既让太子李显摄政 , 掌管天下兵马,以及朝中大小事务 。
两天后,也就是神龙元年正月二十四 , 武则天正式下诏书,把皇位禅让给李显 。并且把国号从“大周改回大唐” 。从此 , 一代女皇武则天正式退出政治舞台 。并且在同年冬天,也就是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在上阳宫病逝,享年82岁 。

中国历史上十大宫廷政变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政变

文章插图
四、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的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整个事件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这场宫廷的起因是什么?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三个人当中 , 数李世民功劳最大 。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
李世民为此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一举杀死了杀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 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对于李世民来讲,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就没有他当皇帝这一回事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 , 也就没有贞观之治,但不得不说玄武门之变也是一次血腥的流血政变,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 。
作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 唐太宗在“权”的方面,主要面临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得到皇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二是开拓疆土 , 成为全天下的君主 。对于内部的争权者,杀之,无话可说;对于外部的争权者,盟之 , 不服则打 。但在整个用“权”的过程中,均采用了恩威并重的方法 。

中国历史上十大宫廷政变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政变

文章插图
三、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巫蛊为一种巫术 。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 , 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 。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 , 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 。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 。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太子恐惧,起兵诛杀江充,后遭武帝镇压兵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 。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 。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 。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 , 史称巫蛊之祸 。

中国历史上十大宫廷政变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政变

文章插图
二、周勃救汉
“功成无罪付廷平,借援东朝始得生 。若使当时逢吕后,诛夷又是一韩彭 。”
周勃本是西汉开国将领,战楚汉 , 平内乱,战功赫赫 。汉朝建立后,周勃封侯拜将,官居太尉 。刘邦死后 , 汉惠帝性格软弱,吕后临朝称制,掌握大权,只手遮天,吕氏外戚趁机大举浸入汉家朝廷,把持朝政 。
吕后死后,吕氏继续作威作福,吕禄为上将军 , 吕产任相国 。周勃响应陈平,发动政变 , 诛灭了诸吕而拥立代王刘恒成为汉文帝,并迎来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

中国历史上十大宫廷政变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政变

文章插图
一、沙丘之变
公元前210年,在秦始皇人生最后一次出巡过程中,行至赵国古代沙丘宫时,病情突然加重,而随行的有胡亥、赵高和李斯等人,于是在秦始皇暴薨之后 , 赵高立刻找李斯商议 , 正是在两人的言语之间,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变故酝酿而成 。
首先,赵高和重臣蒙恬、蒙毅两兄弟有怨,而亲近蒙氏兄弟的公子扶苏自然会堵死赵高未来的上升阶梯 。而且扶苏乃是比较成熟的政治人物,不可能被控制,所以,赵高为了政治生涯,必然会阻止扶苏登上大位 。
赵高不知道用了什么诱惑或者胁迫,最终说服了当时大秦二号人物李斯,两人共谋大业,而当时秦始皇身边就有中二少年胡亥,特别好控制,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就密谋将胡亥推上了皇位,然后赐死扶苏和蒙恬,逮捕了蒙毅,开启了走向亡国的秦二世时代 。
但是随后 , 明显赵高没有兑现承诺 , 不到两年,便冤杀了李斯 。而赵高只有搞政治阴谋的能力,却并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秦国自此急速坠落,直至数年后灭亡 。

    推荐阅读